
课件25张PPT。[法国] 罗曼·罗兰 著傅 雷 译《贝多芬传》序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和随笔作家、音乐学家、社会活动家。他的童年沉闷忧郁,这使他很早就向书本寻求乐趣。 14岁时,进入巴黎圣路一中学理科班,1886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去法国考古学校当了两年研究生,是罗马法国文学院的杰出才子。1895年获得艺术博士学位。同年回到法国,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讲授美术史,并抽暇从事创作。初期创作了四部剧本,他原想建立起一种不是供少数人消遣而是为群众提供精神参照的“人民戏剧”。后转向传记写作,写成了关于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3部伟人史。与此同时,他创作了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在这些作品中,罗兰既憎恨资本主义社会,却又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看问题,他的世界观的矛盾是很明显的。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纳粹魔焰最烈的时候,他能登高一呼,号召欧洲知识分子,走上街头,保卫文化,保卫文明,保卫和平,反对纳粹。当时他被看做是知识界的精神领袖,欧洲知识界的“良心”。纳粹占领法国时,他隐居巴黎乡下,写了两部书。一部是《回忆录和日记片段》———一部非常别致的回忆录;另一部是关于贝多芬的。罗曼·罗兰1944年年底寂寞地辞世,他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幸运的是,在他告别人世之前看到了巴黎的解放。 在20世纪头一个10年连续写了三部“英雄”传记:1903年的《贝多芬传》,1906年的《米开朗琪罗传》,1911年《托尔斯泰传》。 1903—1913年,完成了使他名垂史册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1913年,法兰西学院颁予他最高文学奖,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8年10月,受聘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22———1933创作长篇小说《母与子》。1942年发表《甘地传》。1938年回故乡,写《回忆录》。1944年12月30日,逝世于克拉姆西。 早期创作的剧本有: 《圣路易》、《群狼》、《理性的胜利》高尔基与罗曼罗兰主要作品: 传记《甘地传》、 《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 长篇小说:《母与子》、《约翰·克利斯朵夫》(“献给世界各民族在受苦,在斗争,然而必将获胜的自由灵魂。” 是一部独具特色的音乐小说,分为三个乐章,极富音乐感,以贝多芬为原型,着重表现音乐家的内心世界,具有交响乐般的宏伟气势。)贝多芬故居维也纳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作品类型:钢琴奏鸣曲(如《月光》《黎明》《热情》等)、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四重奏、协奏曲、交响乐、宗教音乐。其中以交响乐最为重要。贝多芬 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这样一种超生和创造的力,只有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 ———傅雷?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罗曼·罗兰?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一、阅读课文给文章重新拟一个标题 二、结合课文说一说贝多芬的创作历程。全文是围绕哪一首乐曲进行叙述的? 三、从阅读中你领悟到这首乐曲的主题是什么?说出你的依据。你知道贝多芬为什么会以此为乐曲的主题吗? 四、本文围绕主题写了哪几方面与之相关的内容?这几方面的内容又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A 以时间为顺序; B 体现贝多芬的精神追求和伟大人格。 精读课文内容 一、阅读课文,画出精彩的语句,再进行欣赏评价。 二、通过精彩语句,说说表达了作者对贝多芬怎样的一种情感? 三、请用一句评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