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5488

(2012 语文教学资料)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永久的悔》 课件+说课稿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8次 大小:4304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永久的悔,下册,2012,八年级,文版
    (课件网) 永久的悔 季羡林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季羡林﹙1911--2009﹚,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当代语言学家。 作品: 《留德十年》 《牛棚杂记》 《天竺心影》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主题。 2、体会平实的语言中蕴涵强烈的感情。 3、理解文中的母子深情, 学会尊重父母, 理解父母和报答父母。 请你帮忙: 1、作者悔什么?为什么悔? 2、中间叙事部分不仅写了母亲受尽的苦难,更主要的叙写了什么?这些内容与“悔”有什么关系?是按什么线索组织文章结构的? 作者“永久的悔”是: 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 作者“永久的悔”原因是: 一(1-2)开头设疑,点出“永久的悔”。 二(3-9)具体叙事--引出“永久的悔”。 概述家庭的具体情况。 详叙自己幼年的生活情况。 详叙母亲的艰苦生活。 三(11)思念母亲,扣题、照应永久的悔。 开篇设疑———点出永久的悔 中间叙事———道明悔的缘由 结尾点题———突出永久的悔 条理清晰 主题突出 感人至深 苦 苦 苦 平实语言中蕴涵的深厚感情(练习三) 1.年幼时不能理解母亲的艰辛,成年后也未能尽孝,饱含了对母亲的思念和对她一生苦难的同情。 2.对母亲的一生艰辛感叹不已,对伟大的母爱赞叹不已,对生身母亲怀念不已。 3.这笑含着多少辛酸和悲伤,也含了做儿子的多少同情,以及未能尽孝的无穷悔恨。 4.年幼时不懂事,没想到如何孝敬母亲;年轻时经济不能独立,无法实现孝敬母亲的愿望,没等到自己大学毕业,母亲永远的走了,自己永不能尽孝了。每想至此,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 “悔”包含了作者复杂的感情: 既包含着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深切思念,又包含着因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产生的悔恨。 给母亲的挽联 一别竟八载,多少次倚闾怅望, 眼泪和血流,迢迢玉宇,高处寒否? 为母子一场,只留得面影迷离, 入梦浑难辨,茫茫苍天,此恨曷极! 文章的线索是: 抒情线索: “永久的悔” 贯穿始终、时隐时现,全文就 是以此为中心展开的。 叙事线索:白的、黄的、红的 思考:本文题为《永久的悔》,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回忆自己吃的经历。是否离题? 《永久的悔》是当代名师季羡林先生的代表作,曾获鲁迅文学奖。 该文语言平实自然,作者通过回忆过去的家庭生活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表达了因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悔恨不已的心情。教学此篇课文除让学生继续认识语文源于生活,掌握阅读叙事散文的方法外,更应该教会学生感悟生活,懂得珍惜身边的至爱亲情,学会做人。 归纳小结: 永久之悔 何止季老 天下儿女 及时行孝 开心积累: 俯拾皆是 唾手可得 立锥之地 背井离乡 懵懵懂懂 寄人篱下 盈眶 迎养 简陋 望九 相通之处:都表现了母子间难以割舍的深情,体现了人间亲情的伟大。 启迪:我们应该格外珍惜至爱亲情,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与《游子吟》比较(课后练习二) 《人民日报》举办过“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活动,请欣赏两则获奖作品: 慈母手中那根为游子缝补衣衫的线,是世界上最长的线。 母亲是月台,儿子是那挂长长的列车。 请你也参加此项活动,为你的母亲设计一份贺卡, 献上一句话或说说心里话,表达你的爱,好吗? “感动中国”候选人———我的母亲”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到一只很小的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课余探究: 1、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在现实生活环境下我们应如何尽孝?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