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260397

4.1 区域农业发展 课件(63张)

日期:2025-05-0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46638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区域,农业发展,课件,63张
  • cover
(课件网)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综合考虑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因地制宜布局小区域农业 发展区域农业的目的: 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1、 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3、 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气候条件: 冬冷夏暖,雨热同期 降水量:300mm~1000mm 农作物一年一熟,但易受低温冻害 气候是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1)气候条件 地区 温度带 ≥10℃的积温 气候特征 对农业生产影响 农业生产状况 南部 暖温带 3600℃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量300~1000毫米,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 制约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特点 ①东北地区的水热条件基本满足喜凉类作物一年一熟的生长需求,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4~10月;②作物易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 中部 中温带 1000℃~ 3600℃ 北部 寒温带 1000℃ 地 区 温度带 ≥10℃的积温 作 物 南 部 暖温带 3600℃ 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 中 部 中温带 1000~3600℃ 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甜菜、亚麻 北 部 寒温带 1000℃ 春小麦、大豆 自然条件:1)气候条件 地区 温度带 ≥10℃的积温 气候特征 对农业生产影响 农业生产状况 南部 暖温带 3600℃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量300~1000毫米,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 制约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特点 ①东北地区的水热条件基本满足喜凉类作物一年一熟的生长需求,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4~10月 中部 中温带 1000℃~ 3600℃ 北部 寒温带 1000℃ 思考P61 1.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 (1)热量低,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有限; (2)一年只能一熟,春种秋收; (3)春秋两季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4)漫长寒冬需要解决牲畜的御寒和饲料供应问题等 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热量条件也可以说是东北地区的优势,分析举例说明。 1·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期长,有利于营养积累,农产品的品质较佳; 2.农作物病虫害较少;(几乎不需施用农药) 3.长冬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矿物质分解和淋溶作用较弱,土壤较肥沃; 4.积雪覆盖时间长,春季积雪融化时可以缓解春旱现象,改善土壤墒情。 2.东北地区一年一熟且农作物生长季节较长,相对而言农闲时间较长,因此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的工作。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 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可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等等。从而促进农村的综合发展。 地形特点: 三大地形单元(山地、平原、高原)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土壤肥沃: 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2)地形、土壤条件 黑土耕作层有机质含量和氮素含量高。肥沃的耕地集中连片分布。 地形条件 三大地形单元:农业多种经营 农业生产类型 ↓ 黑土、黑钙土 东北林区 西南林区(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喜玛拉雅山南坡) 东南林区(人工林) ①山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为三大林区之首 ③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东北平原,面积35万平方千米。为我国三大平原之首 ②水绕: 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 鸭绿江、图们江、 辽河 耕地资源分析 1.耕地面积广大,集中连片 集中分布在辽河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山前台地及山间谷地。 2.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 世界三大黑土区。(东北、乌克兰、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 3. 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地势平坦,坡度小于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