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76539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音视频(33张PPT)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455912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1-202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33张,音视频,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丑奴儿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词人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他胸中的忧愁绝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报国无门之愁。该词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制作人:杜海波 素养目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当时的处境及其所处时代的特点。 2.把握这首词中所用典故的由来和深层含意,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 3.体味辛弃疾词的苍凉、悲壮的意境及其豪放的语言风格。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 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他主张收复中原,二十多岁便投身抗金,所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爱国热情。42 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辛弃疾一生壮志未酬,一腔忠烈之气化为慷慨豪放的诗词。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其作品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他也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他还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善用比、兴等手法,大量用典,风格多样,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 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元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写作背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tuō)胄(zhòu)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刘裕北伐 东晋自偏安以来,时时面临着北方的威胁。祖逖、桓温等人都曾先后北伐,但无一成功。晋元兴二年(403),刘裕击败篡晋称帝的桓玄。次年,拥戴晋安帝复位,控制东晋朝政。时南燕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加剧,赋役苛重,激起民众强烈反抗。晋义熙五年(409)二月,南燕军队袭扰淮北,刘裕借机上书皇帝,要求北伐。刘裕两次北伐,前后灭南燕,破北魏,亡后秦,收复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长安虽在一年多后得而复失,但潼关以东、黄河以南和山东全境已划入刘宋版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称赞:“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说的就是此事。 资料链接 刘义隆北伐 景平元年(423),北魏趁刘裕去世大举南下,夺取刘宋地处河南的洛阳盆地。故宋文帝刘义隆自即位后便有收复河南失地的志向。他一共发动三次北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说的是第二次北伐。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450)二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率步骑十万南下,久攻悬瓠(hù)不下,宋文帝遣臧质与刘康祖率军救援,刘宋武陵王刘骏领兵袭击魏军,魏军被迫退兵。魏军撤兵后,宋文帝命令兵分四路伐魏。西路军收复陕城和潼关。但东路军被拓跋焘击败,宋文帝见东路军战败,于是召还正在攻魏的各路军队。魏军一路深入刘宋腹地,经过刘宋的历城、彭城、盱眙等军事重镇,由于久攻不克,皆绕过去,继续南下,最终魏太武帝率军南至瓜步山,一度威胁要渡过长江。当得知后方的刘宋彭城守军准备断其归路,同时刘宋又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