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84995

Unit 7 Lesson 21 To the South Pole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5-06 科目:英语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776601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Unit,Lesson,To,the,South,Pole
  • cover
Unit 7 Lesson 21 To the South Pole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2016年我国已明确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其中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成为新时期课程的目标,其中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能力是关键。 201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英语课程要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即英语阅读教学不只关注语言知识的学习上,而应关注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技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引导他们通过阅读发展心智,拓宽视野。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教师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积极尝试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本节课力求通过加强对文本的深层理解,优化教师的课堂提问,促进对学生思维,即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的发展。一、以主题为引领,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基于学生已知提出问题,以主题为引领,语篇为依托,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如信息获取、梳理整合、内化运用,分析比较评价迁移等,实现对主题和语篇理解的提升和优化,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创造性的迁移,形成语言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塑造文化品格,发展学习能力。二、优化课堂提问,促进思维发展根据本人课题研究, 基于英语阅读文本的what,why,how三个不同层次的文本信息,从主题、内容、文体、语言和作者维度深入、全面的解读文本为前提,依据新布鲁姆目标分类与外语教学建议及问题层次理论设计了“基于课堂提问的思维培养框架表”。 利用“基于课堂提问的思维培养框架表”,基于学生不同的认知程度和语言水平,与语言学习相结合来设计问题链,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结合问题的类型、内容、难度、呈现方式等实现优化课堂提问,帮助学生建立思维路径,逐步推进思考过程,来促进学生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九年级英语教材第七单元主题是Journey,这个单元有三课。Lesson 19是一篇游记,介绍了游历丝绸之路的过程;Lesson 20是一首诗,把人生比喻成旅行;Lesson 21是南极探险的记录,虽然是关于不同的旅行,但是从不同角度把人们带进或远或近,或实际或精神的旅途。(what)本课是第七单元的 Lesson 21 To the South Pole,这是一篇游记,内容为去南极探险考察离目的地几英里时主人公的随笔或随想(日记)。在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 Lesson 9 Together To the Poles也是讲南北极探险,虽然后者侧重于歌颂世界最年轻的探险者Janek Mela不放弃的精神,但其中也谈到了南北极探险需要的准备以及困难。本课主要讲述主人公和他的团队南极探险45天以来的艰难经历,探险过程中他们遇到的重重困难:每天超过12个小时的行走、冰雪和暴风雪的袭击、温热食物的准备、脚部的保护等。他们用榜样的力量、恰当的路线、合适的食物和医生的护卫等(即坚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和充足的准备)克服了各种困难,并描写了他对即将到达目的地后的美好憧憬和作者探险旅程的感悟。(How)文章一共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第一段写了离目的地几英里时主人公的状况。第二段至第五段写了探险中的各种苦难以及他们克服困难的办法,其中渗透着困难之所以称之为困难的原因。第六段是对到达目的地的憧憬和自己的感悟。在描述各种困难时各段分别用了总分结构和表示顺序的词,如first,another challenge of the journe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