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85338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63019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5课,白杨礼赞,课件,2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四单元 15 白杨礼赞 茅盾 学习目标 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抒情线索,找出文中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 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作者简介 本文写于1941年,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1940年,茅盾受朱德总司令邀请,全家同去延安,在延安参观、访问,到鲁迅艺术学院等处讲学后来,他们夫妇和董必武同志一起乘八路军军车从延安到重庆。茅盾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而且一直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贡献力量。这次去延安,他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的正直、朴质的品德和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这使他看清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增强了抗战必胜的信心,因而萌发了歌颂他们的强烈愿望。 写作背景 开垦( ) 主宰( ) 倦怠( ) 婆娑( ) 秀颀( ) 虬枝( ) 琐屑( )无边无垠( ) 坦荡如砥( ) 恹恹欲睡( ) 读清字音 kěn dài zǎi yín qí dǐ suō qiú suǒ xiè yān 妙手偶得:语出陆游《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锤炼:这里是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 秀颀:美而高。颀,高。 虬枝:像龙一样盘曲的枝条。虬,传说中的一种龙。 解释词义 坦荡如砥: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砥,质地较细的磨刀石。 旁逸斜出: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滋,生长。 解释词义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文章梳理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4) 点明题旨,直抒胸臆———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交代白杨树的生存环境。 第三部分(5—6) 描写白杨树形象,突出其不平凡。 第四部分(7—8) 赞美白杨树的内在气质,突出主题。 第五部分(9) 通过对比再次突出白杨树的质朴。 1.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整体感知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白杨树不平凡。 整体感知 3.文章第二、三、四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白杨树的不平凡的? 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在形态和内在品格三方面来展示白杨树的不平凡。 整体感知 4.第1段有什么作用? 开篇点明白杨树“不平凡”,这是礼赞的原因,也是文章的线索。 同时,又领起下文对白杨树不平凡的具体描写与赞美。 整体感知 5.第2段描写了怎样的黄土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高原景象,一望无际,“无边无垠,坦荡如砥”;高原上黄色的土和绿色的麦浪,像“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整体感知 用烘托、衬托的手法,写高原景象,交代白杨树的生存环境,烘托出一种“不平凡”的氛围,为白杨树的出场蓄势。 6.第4段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直接点出白杨树,交代上文“惊奇地叫了一声”的原因,突出了白杨树的“极普通”却“不平凡”; 整体感知 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对白杨树生长环境的描写,照应开头,引出下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