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86215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三单元 欣赏 大河之舞 人教版

日期:2024-06-27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274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三,单元
  • cover
《大河之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踢踏舞的热烈情绪,在欣赏旋律的同时体会节奏变化带来的欢快情绪。 2、了解爱尔兰踢踏舞的特点,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表现音乐节奏。 教学重难点: 听辨舞步的节奏变化,跟随音乐变化敲击节奏。 教学过程: (一)、课前模仿节奏的游戏。 老师带领孩子们做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练习。 【设计思路:通过模仿节奏的游戏,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并将新授的部分节奏作了一个有效的渗透。】 、听辨导入 :播放踢踏舞录音。 师: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呢? 教师播放多媒体展示踢踏舞鞋 【设计思路:用猜声音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 (三)、简介踢踏舞的发展:踢踏舞起源于18世纪,是当时的美国黑人在闲暇时做的一种脚下的游戏。这种游戏被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所喜欢,到了19世纪,踢踏舞被正式搬上了舞台。 播放美式踢踏舞视频,学生谈感受。 师:目前,踢踏舞已经风靡全球,它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舞蹈,但最为著名的就是爱尔兰的《大河之舞》。 展示课题。【设计思路:首先,让学生知道踢踏舞最初是玩出来的,这使孩子们更乐于接受这种艺术形式,并使他们情绪放松,为后面的即兴创编做好铺垫。其次,通过观察美式踢踏,引导学生谈出美式踢踏是自由、随意的风格;踢踏舞非常注重脚下的节奏变化;踢踏舞演员不仅仅是舞蹈的表演者,同时也是舞蹈音乐的演奏者。】 《大河之舞》的大河指的是爱尔兰的里菲河。里菲河是爱尔兰民族的母亲河,就像我们中华民族的黄河一样。 【设计思路:介绍里菲河,通过音乐让学生了解相关文化。】 (四)、欣赏《大河之舞》经典片断 1、感受舞蹈内容 ,播放《大河之舞》。学生思考并谈论这段爱尔兰踢踏带来的感受,及与美式踢踏的区别。 2、 欣赏a段第一主题 A、观看谱例并欣赏,旋律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活泼的)   b.听音乐,找出主旋律在舞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六次) c、用脚跟打出节奏。 3、欣赏b段主题,并背唱主旋律。 师:和a段相比,这个主题的节奏有什么变化?(出现了前八后十六的节奏)。 4、根据旋律的不断重复和节奏上的变化,根据节奏谱,参与音乐表现。 师:表现踢踏舞的旋律在不断重复着,但每一次音乐的出现,舞蹈演员都采用了不同的步伐,因此也让我们产生了不同的感受。听辨旋律出现的前四次,舞蹈演员分别踏出了哪些节奏。(设计思路:课件中的图谱很形象地展示了旋律出现的前四次舞步的变化,通过图谱可以很直观地看出,节奏越来越丰富,速度越来越快。】 5、按照图谱的节奏型,节奏用接龙的方式敲击第五次和第六次出现的主旋律。【设计思路:创设平台让学生自由、大胆地创编节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6、学跳踢踏舞基本舞步 基本站姿:头正、身直、肩展,膝关节放松。 脚步动作:踝关节放松,同时还要能控制。 (1)左右脚:原地交替踏。 (2)左右脚:脚掌、脚跟;脚跟、脚掌。 【设计意图:通过学跳踢踏舞的基本舞步,提高学生对爱尔兰踢踏舞更高的兴趣。】 6、成品展示 跟随《大河之舞》视频,全班共同表演。 (拍手一跺脚—跳简单舞步一拍桌子) 【设计思路:拍手一跺脚一跳简单舞步一拍桌子这一连串越来越激烈的表达方式,使学生体会到观众的情绪随着踢踏节奏的变化,越来越兴奋,越来越激动。】 7、老师向学生介绍这部大型舞剧还融合了许多其他的艺术元素,如歌剧、音乐、弗拉明戈舞、芭蕾以及现代舞的精华,共同营造出了气势如虹、异彩纷呈的舞台场景。 六、拓展内容 师:在我们中国也有踢踏舞,下面我们来看看藏族踢踏舞。播放西藏踢踏舞《扎西德勒》。 【设计思路:一段藏族踢踏舞不单单是让学生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更是让他们知道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