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9讲 气候类型与全球气候变化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考点一 影响气候的因素 考点三 全球气候变化 考点二 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内容索引 影响气候的因素 大陆西部 大陆内陆 大陆东部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0 ° 10 °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 海洋性 气候 温带 大陆性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70 ° 60 ° 90° 0 ° 10 ° 25 ° 55° 70° 90° 大气环流 气候模式图(以亚欧大陆为例) 东北 信风 盛行 西风 极地 东风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35° 20° 30° 40° 夏季风 冬季风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洋流 大气环流 地形 人类活动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影响力渐弱 下垫面 气候的形成因素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气温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气候带 最冷(最热)月均温 热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 亚热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温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亚寒带 最热月平均气温略高于10℃ 寒带 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 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气温、降水 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和季风其性质不同,对气候的影响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具体见本章第二讲) 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多阴雨 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多晴天 气压带 风 带 海洋吹向陆地———气流偏湿润———降水较多 陆地吹向海洋———气流偏干燥———降水较少 低纬吹向高纬———气流偏湿润———多阴雨 高纬吹向地纬———气流偏干燥———多晴天 海陆之间 同一下垫面 高低纬之间 海陆位置→降水、温差 大陆东岸→风向和洋流→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主要有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大陆西岸→风向和洋流→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主要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和温差 地形地势→气温、降水 山地因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形成了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的分布特点;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形成了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的分布特点;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引起水热的垂直分异,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南北更替的变化特点 洋流→气温、降水 暖流:增温增湿,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 寒流:降温减湿,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 人类活动→气温、温差、降水 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 人类植树造林、修水库也可调节局部气候 如何调节? 一月南北温差很大 七月全国普遍高温 为何冬季南北温差明显大于夏季?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形成气候 北半球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源 地 风 向 性 质 成 因 影响范围 比 较 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蒙古、 西伯利亚 副热带太平洋 蒙古、 西伯利亚 赤道附近 的印度洋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寒冷、干燥 高温、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湿润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我国东部、日本和朝鲜半岛 南亚、东南亚 和我国西南等地区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2、东亚、南亚季风的比较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