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290883

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标 必修1 第四章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021)

日期:2025-05-0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848369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必修,第四章
  • cover
(课件网) 第1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必修一 D C 考点一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考点三 岩石圈物质循环 内容索引 考点二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质作用”“内力”、 “外力”、 “岩石圈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 由于受到某种能量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影响 内力 作用 地球内部的热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使地表高低不平 外力 作用 来自太阳能 的 风、流水、 冰川、生物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削低高山,填平洼地, 使地表起伏趋向于平缓 地质作用的类型及地表形态的影响 思考:内外力作用对地表相对高度的影响。 破坏者和修复者 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影响 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考点一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主要方式) 水平运动 (主要) 垂直运动 (次要) 挤压——— 褶皱山系、岛弧或海沟 拉伸——— 裂谷或海岭 上升——— 下降——— 内力作用的表现 大陆板块部位 大陆架 大陆板块和 大洋板块 交界的地方 大洋板块内部, 板块张裂的地方 大陆板块内部, 板块张裂的地方 地堑(断块山脚下的谷地) 地垒(断块山) “地幔对流” 水平运动为主:造成岩层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 垂直运动为辅:造成岩层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为主 垂直运动为辅 主要有岩浆喷出(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两种形式 只有喷出地表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但作用微弱 (幽灵岛) 岩浆活动 岩浆喷出 幽灵岛在南太平洋的汤加王国西部海域中,有个名叫小拉特的岛屿。据历史记载:公元1875年,它高出海面9米;1890年,高于海面达49米;1898年,该岛消失,沉没水下7米;1967年,它又冒出海面;1968年,它又消失了;1979年,再次出现……于是幽灵岛就一直处在这种上上下下的状态。 发生在地壳深处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变质作用 大理岩剖面 石灰岩 (一)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 1、水平运动: 运动形式———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运动结果———岩层挤压弯曲变形 巨大的褶皱山脉、岛弧、海沟 岩层拉伸水平断裂 裂谷、巨大海岭 2、垂直运动: 运动形式———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即上升或下降 运动结果———上升部分叫地垒(陡峻的山地、悬崖); 下降部分叫地堑(高山脚下的谷地) 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挤压 在板块交界处形成:海沟 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挤压 在大陆上形成:褶皱山系 在大陆架海区形成:岛弧 岛弧和海沟的形成示意图 日本全国约有大小火山270座,占世界火山总数的十分之一。 日本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1000多次,全球10%的地震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 张裂形成断裂带 东非大裂谷 张裂形成断裂带 东非大裂谷 断裂带·陆地上 贝加尔湖面积31,500平方千米,居世界第8,最大深度达1680米,是世界最深的淡水湖,蓄水量达23,600立方千米,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淡水湖泊总蓄水量的1/5 板块示意图 海底地貌图 板块示意图 海底地貌图 板块 板块 板 块 板 块 岩浆 地球表面的地壳平均厚度17Km,其中大陆地壳平均34Km,海洋地壳平均7Km。 洋底凝固后的岩浆 ———新生的大地 洋底溢出岩浆的深沟 断裂带·海洋中 海 底 火 山 爆 发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主要方式) 水平运动 (主要) 垂直运动 (次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