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98839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30673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经济
  • cover
(课件网)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 政治、经济与文化 1 名词解释:北洋政府 1895年,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由于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 1912年 1916年 1928年 袁世凯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时期 1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1.袁世凯复辟帝制 (1)前期准备 【概念解析】“二十一条”与“中日民四条约” “二十一条”分为五号,主要内容有: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等。 在日本胁迫下签订的“中日民四条约”,由《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及其附件与《关于山东省之条约》及其附件组成,是袁世凯政府与日方因“二十一条”多次谈判最终确定的修正案。 ◎由袁世凯签字的“中日民四条约” 1 (1)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 1912.03 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1913.11 解散国民党 1914.12 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1914.05 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1915.05 签订 “中日民四条约” 1.袁世凯复辟帝制 1 1.袁世凯复辟帝制 (2)正式称帝:1915年10月,参政院以“尊重民意”为由,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表示一律“赞成”君主立宪。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来了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材料一 盖中国如欲保存独立,不得不用立宪政治,而从其国之历史习惯、社会经济之状况,与夫列强之关系观之,则中国之立宪,以君主制行之为易,以共和制行之则较难也。 ———[美]古德诺《共和与君主论》 ◎袁世凯率百官祭孔(1914.09) 材料二 12月11日,参政院开会,举行所谓解决国体总投票,各省代表1993人所投的票,全部拥戴君主制,并“完全一致”“恭戴金大总统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参政院立即于当天以“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的名义上书“劝进”。袁世凯于同日假惺惺地将劝进书退回,并说:“今若帝制自为,则是背弃誓词,此于信义无可自解者也。”当日,参政院再次开会决定“再劝进”,在15分钟内“草成”长达2000余字的第二次推戴书,当晚进呈。次日一早,袁世凯发布命令,承认帝位。13日,接收百官朝贺,大加封赏,同时下令查禁反对帝制的活动。 ———李侃、李时岳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 1 2.护国战争 (1)背景: ①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革命党人起而反抗。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 ②袁世凯称帝的行径,更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知识链接】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是孙中山等国民党人于1913年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的武装革命。“宋教仁案”的发生,对于国民党人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孙中山也抛弃对袁世凯的幻想,力主武力讨袁。然而,即便在国民党内部,妥协的声浪也占据主流。袁世凯此时也在加速内部部署,他相继与英、法等五国银行签订借款合同,以扩充军备;又免去了反对贷款的李烈钧等人的职务。在袁世凯步步紧逼下,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召集旧部成立讨袁总司令部,宣布江西独立,并通电讨袁。随后,江苏、安徽等地纷纷宣布独立。但这次革命前后只持续了不到两个月,除在江西、南京等地进行了短时间的抵抗外,其他地方大多是因国民党内部自行瓦解而崩溃的。孙中山、黄兴等被通缉,被迫流亡日本,二次革命宣告失败。 1 2.护国战争 (2)进程: ①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