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303044

第2课 我爱这土地 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588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课,我爱,土地,教案,2021,2022
  • cover
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学本教学”教学设计 课题 我爱这土地 课型 新 总课时 1 主备人 授课日期 主讲人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品读诗歌,理解诗歌的象征义,并体会诗歌情感; 3.写读诗歌,激发学生创作诗歌的热情。 教学重点:品读诗歌,理解诗歌的象征义,并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难点:写读诗歌,激发学生创作诗歌的热情。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本单元选取的都是诗歌,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诗歌语言,进而感受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就本文而言,《我爱这土地》主要写诗人艾青的故乡被日本侵略者无情地践踏,反映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憎恶,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眷恋及借用象征手法来抒发真挚的爱国情感。怎么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感是学习这篇文章的关键。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这是端木蕻良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今天,我们学习《我爱这土地》,一起感受艾青深沉而热烈的爱国深情。(教师板书课题) 二、走进文本,讲授新课 第一学程:诵读,读出情感 学习任务:自读诗歌,划分诗歌的节奏,注意重音,感受韵律美。 主问题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并尝试划分诗歌节奏、标出重读字词、初步把握情感。 学法指导: 1.自学:自由朗读,根据句意及句法成分划分诗歌节奏、标出重读字词;根据语言情感色彩及标点符号读出情感,形成自己的见解; 2.互学: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范读诗歌。组长做好指导、分工,为展学做准备; 3.展学:小组展示朗诵,其他小组可针对性补充或质疑。要求声音洪亮,表达清晰,语言流畅。 设计意图:通过主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第二学程:品读诗歌,感悟意象美 学习任务:抓关键词,反复诵读,理解象征义,品析感情。 主问题2:同学们,在读好词的基础上,诗歌的内容就容易理解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第一步:全诗以假设开头,“我”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对象是什么?并结合修饰语,谈谈你的理解。 第二步:生时歌唱,死后相融,鸟儿为何如此?第二节诗道出原因。齐读第二节诗后,请关注其句式特点,并体会情感。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独立思考,形成观点,准备小组内交流,拿不准的做好标记。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把自己的理解与小组成员交流,相互启迪,组员补充。 (2)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 (3)展示小组四个人分工明确。 【小结】第一节诗是“爱土地”的表现,第二节诗产生这种表现的原因,二者之间属于因果关系,且先果后因,突出诗歌主旨“爱土地(祖国)”。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问题设计,从字词句到内容将学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不但培养学生深刻研读的习惯,也在字斟句酌中,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歌的语言魅力。 第三学程:尝试创作诗歌 学习任务:选择一个对象,写一首小诗,抒发自己的情感,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句式和节奏。 主问题3: 诗人多用假设开头,或抒情,或言志,除了《我爱这土地》,还有七年级学过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亦是如此。请你以假设开头,选取一物,寄托情感,运用象征手法写首小诗,并与同伴分享。 仿写示例: 希望 假如我是一点烛火, 我也愿用微弱的光点亮: 这落荒而逃的贫瘠的黑夜, 这求知如渴地睁大的双眸, 还有正努力奔腾的明亮纯净的灵魂…… ———然后我燃烧了, 连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