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304813

5.2 预防犯罪 学案(无答案)

日期:2024-06-01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6次 大小:183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预防犯罪,学案,答案
  • cover
第二节 预防犯罪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刑罚的含义及分类以及自我防范、远离犯罪的方法。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防微杜渐必不可少,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五课第2节:“预防犯罪”(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刑罚的含义及分类以及自我防范、远离犯罪的方法。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三、出示自学指导。 怎样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投影)。 自学指导 请认真默读课本P52--57,结合看图、要求如下: (1)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下列1-3题答案,理解关键词,力争自学后书面检测全对。 ①刑法的含义。(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②什么是犯罪?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③什么是刑罚?我国刑罚的分类? (2)思考第4-7题,准备口答。 ④P52“运用你的经验”,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⑤P53“探究与分享”,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⑥P54“探究与分享”,为什么要对暴力袭击人民警察的行为从重处罚? ⑦P55“探究与分享”,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8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做对书面检测题。 注意:如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四、先学。 (一)学生进行紧张地自学。教师巡视,做适当点拨,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及时表扬看书又快又认真的学生。 (二)检测。 过渡语:第1、2、3题找到答案并能准确记忆的请举手!(解释关键词:审判机关:人民法院;拘役:刑罚中的一种。王某被判处拘役,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吗?属于;张某被判处行政拘留,张某犯罪了吗?没有,张某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被判拘役一定是犯罪,被判拘留不一定是犯罪。)找到了,我们来讨论第4题。 1.提问:第4题。 过渡语:能够正确回答第4题的同学请举手!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 答案要点: 左上图中人的行为是盗窃他人财物,犯了盗窃罪。根据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左下图中人的行为犯了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根据刑法第143条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右图中三人的行为是非法拘禁他人的犯罪行为,犯了非法拘禁罪。根据刑法第238条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提问:第5题。 过渡语:能够正确回答第5题的同学请举手!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 答案要点: 一般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较小,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如:强行勒索少量财物,持刀抢劫等。 提问:第6题。 过渡语:能够正确回答第6题的同学请举手!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 答案要点: 既是维护警察权威,法治权威的需要,也是增强公众安全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 提问:第7题。 过渡语:能够正确回答第7题的同学请举手!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 答案要点: 陈某通过结识一群不良青年,继而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后又偷东西、打骂同学受到学校纪律处分,偷窃财物并被公安机关拘留,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一步步从不良行为走上了犯罪道路。 2.书面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