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306833

冀人版(2017秋) 五年级上册1.1空气的成分 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376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版,2017,五年级,上册,空气,成分
  • cover
第一单元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单元是本册的起始单元,属于物质科学领域的内容。本单元是在中年级学生认识了有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之后,进一步认识有些物体发生了变化,构成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改变。本单元以“变化”为主线,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等活动,观察蜡烛燃烧、苹果切面变色、铁钉生锈等实验现象,再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这些物体发生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改变,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金属防锈等。 第一课、空气的成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说出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 2.能说出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科学探究 1.能从空气的组成的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有关空气成分的信息。 3.能用科学语言、记录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 4. 能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实验结论。 科学态度 1.能对研究空气的成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2.能与他人合作完成空气成分的实验,并愿意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能说出人类与空气的相互影响及相互依存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蜡烛2支、木条、玻璃片、集气瓶、水槽等。 课前搜集有关氧气、氮气用途的资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等。 教学过程 空气的成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用集气瓶将其中一支蜡烛罩起来。观察会产生什么现象 想一想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呢 2.提问: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的空气用完了吗 (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 1.实验(一)。(1)掌握方法。 播放有关实验材料和方法的视频,要求学生理解记忆。讲解: A.把一支蜡烛粘在玻璃片上放在水槽中;向水槽中加入大约5厘米深的水,水不宜太多,能淹没蜡烛下部即可,倒水时不要弄湿烛芯。 B.不点燃蜡烛,用集气瓶把蜡烛扣上,观察水能研究空气的成分 进入杯子吗 把现察到的实除现象和得出的实验结论记染在下面, c.点燃蜡烛,用集气 瓶罩在蜡烛上,观察实验现象。 (2)实验观察。 实验结论: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 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中。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3)分析现象。 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蜡烛熄灭,集气瓶内水面升,并高出水槽中的水面。) 讨论:A.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说明瓶子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了一部分空间。) B.为什么集气瓶中的空气会减少 是空气跑了吗 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 为什么 (因为蜡烛燃烧会消耗一部分空气。) C.集气瓶中还有没有空气 是不是都用光了 为什么 (集气瓶中还有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水会占据瓶内的全部空间。) 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蜡烛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2.实验(二)。 (1)引导: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气体还能不能支持燃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进行实验。 (2)方法: A.用一块玻璃片在水下把集气瓶盖好,一只手托住玻璃片,另一只手按住集气瓶,倒扣过来放在桌面上。 B.把瓶口的玻璃片推开一条小缝儿,将燃着的木条伸进集气瓶里,观察有什么现象 (3)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安全。(4)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5)讨论:实验中的现象说明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 3.得出结论。 (1)思考:根据以上研究,你认为空气是单一成分的气体吗 如果不是,至少有几种气体 (2)小结: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是支持燃烧的,只有这种气体存在燃烧才能进行;另一种气体是不能支持燃烧的。 (3)引导:空气中支持燃烧的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是什么呢 请你阅读“科学在线”。 (4)阅读:学生阅读,了解空气的组成。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