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306844

冀人版(2017秋) 五年级上册2.5.刺激与反应 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645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版,2017,五年级,上册,2.5.,刺激
  • cover
第二单元健康与生活 “健康与生活”单元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人体有感觉器官、呼吸器官、消化器官之后,进一步认识人体器官的特点与功能,知道保护人体器官的方法。 本单元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设计等活动,先引导学生认识人体感官受到某些环境刺激时的反应和“刺激与反应”的作用以及学习保护感官的方法;再引导学生认识脑的功能及学习脑的保护方法;最后引领学生了解生活习惯和生存环境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 5.刺激与反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举例说出人体对某些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 2.能说出人体对某些刺激的反应方式具有趋利避害的作用。 3.能说出保护眼睛和鼻子的方法。 科学探究 1.能从人体与环境刺激之间的联系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通过实验、讨论、阅读等方式获取人体受到环境刺激后会做出反应的信息。 3.能用科学语言、统计图表记录整理实验信息。 4.能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的方法得出结论。 5.能用调查报告、幻灯片等方式表述保护感官的方法。 科学态度 1.能对人体的刺激与反应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以实验现象为依据记录数据。 3.能与他人分工合作、沟通交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能认识到护目镜、安全帽等科技产品会对人体感官起到保护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米尺、大头针、棉花(或耳塞)等。 学生准备 搜集感官防护用具和保护感官的资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眼罩、耳套、纸巾、钥匙、视力测试表、笔等。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活动3和“应用与拓展”。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行人过马路时,有汽车、电动车经过时鸣笛的图片或者视频。 2. 引导:当我们过马路听到车辆鸣笛声时,会怎么做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反应呢 3.提问:感官感知环境的刺激需要哪些条件 受到刺激后,又会做出什么反应 (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 1.研究人体对环境刺激产生反应需要的条件。(1)掌握方法。 讲解:三个人为一组,一人为测试者,两人为被测试者。活动前被测试者都戴上眼罩,其中一人还要戴上耳套。活动开始,测试者从距桌面20厘米高处分别扔下一张纸巾、一把钥匙。要求被测试者听到声音后举手示意。 注意事项:三人可轮流测试;活动要安静、有序。 (2)学生活动。 学生按要求分组测试,教师巡视指导。 (3)得出结论。 汇报:指定学生汇报活动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讨论:被测试者能听到两种物体落下的声音吗 为什么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耳朵要听到声音需要哪些条件。 小结:我们要听到声音,需要有接收声音的耳朵及物体发出声音,当声音刺激耳朵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2.研究刺激条件或感官发生变化后人体的感觉有什么变化。 (1)掌握方法。 实验方法(一) A.一人为被测试者,背对桌子,坐在相距两米远的椅子上。 B.另一人为测试者,分别从距离地面5厘米、10厘米、20厘米、40厘米、60厘米、80厘米的地方扔下大头针。 C.被测试者听见声音后,举手示意。 D.被测试者用棉花堵住一只耳朵,重复上面的实验。 实验方法(二) 先喝一口橙汁,然后再捏住鼻子喝一口,体会橙汁的味道是否一样。 (2)实验记录。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6页中。 (3)得出结论。 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小组实验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 讨论:不同的环境刺激,人体产生的感觉有什么不同的感觉;相同的环境刺激,人体利用不同感官产生的感觉也不同。 (三)课后查阅,拓展延伸 1.引导:人体能接收某此环境刺激并做出反应,在生活中我们都遇到过哪些实例呢 这种反应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课后我们可以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搜集人体能接收某些环境刺激并做出反应以及这种反应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