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307194

冀人版(2017秋) 五年级上册3.11.地震 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1次 大小:742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版,2017,五年级,上册,3.11.地震,教案
  • cover
11.地震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说出地壳运动是地震形成的原因。 2.能说出地震对人类造成了哪些灾害和影响。 3.能说出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和科学避震的方法。 科学探究 1.能根据观察到的有关地震的现象提出有关地震成因的假设。 2.能通过实验观察、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有关地震成因等信息。 3.能用科学语言记录实验现象,并表述探究结果。 4.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得出探究结论,并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 科学态度 1.能表现出对地震成因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能与他人合作探究、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大家的意见,形成集体的现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了解避震方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能说出地壳运动是地震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能说出地壳运动是地震形成的原因。 能说出地震对人类造成了哪些灾害和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长30厘米,宽1.5厘米,厚分别为0.3厘米、0.5厘米、1厘米的木板3块。 学生准备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和“应用与拓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 1.引导: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突发8.0级特大地震。地震使原本秀美的城区和农村瞬闻变为废墟。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录像,感受地震发生时的情景。 2.播放:汶川大地震的录像。 3.提问:你知道地震可能是怎样形成的吗 (二)作出假设 1.引导:通过观看录像,利用所学知识,猜一猜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2.假设:我认为,地震可能是地壳岩石断裂引起的。 (三)实验观察 1.讲述:地壳运动会挤压岩层,当这种挤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岩层可能会断裂,岩层断裂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吧。 2.讲解:实验前先准备三块长度、宽度相同,厚度分别为0.3厘米、0.5厘米、1厘米的木板。从最薄的木板开始实验,双手握住木板的两端,均匀用力,使它弯曲,直至折断。观察三种不同的木板断裂时的现象。 3.注意事项:小组同学要分工合作,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安全。 4.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到《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5页中。教师巡视指导。 (四)得出结论 1.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进行评价和补充。 2.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推想地震的成因。 3.小结: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岩层产生了非常大的挤压力,当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会发生弯曲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断裂。在这个过程中,巨大的、无法想象的能量就会快速地从岩层深处释放出来,引起大地猛烈震动,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造成山崩地裂、房屋倒塌。绝大多数地震就是这样形成的。 (五)认识危害 1.提问:地震发生时都有哪些危害呢 2.播放:关于地震危害的视频,学生观看。 3.交流:学生观看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将交流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5页中。 (六)布置作业 总结: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教师进行总结与评价。给学生布置课下搜集有关避震方法的作业。 第二课时 (一)提出问题 提问: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二)形成知识 1.引导: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地震发生时人们有哪些应对的办法,下面我们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并整理成一致的结论。 2.交流: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3.小结:当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尽快做到:熄灭炉火,切断电源,迅速跑到室外的空地上,并且远离高压线。如果来不及,要躲避在卫生间等狭窄的地方或坚固的桌子、床等家具侧面,并尽可能地找到一些物品保护头部。 (三)运用知识 1.避震措施。 出示:学校、家庭、户外、商场四个场所避震的图片。 讨论:在这四种场所中,我们应该如何避震 小结:假如在学校发生了地震,要躲在课桌侧面,用手紧紧握住桌椅,并依靠这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