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307418

冀人版(2017秋) 五年级上册3. 13.地壳的构成 教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608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版,2017,五年级,上册,地壳,构成
  • cover
13.地壳的构成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说出地壳主要岩石构成。 2.能从岩石的内部结构、构成物质、条痕颜色、硬度等方面认识岩石的特点和性质。 3. 能描述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的成因。 科学探究 1.能从形态各异的岩石性质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通过观察、实验、阅读等方式获取地壳构造的信息。 3.能用科学语言、记录表等记录整理信息,表述结果。 4.能利用分析、比较、分类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 5.能对自己或他人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科学态度 1.能表现出对岩石性质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能以观察、实验现象为依据作出判断。 3.能与他人合作探究、沟通交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能说出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 1.能说出地壳主要岩石构成。 2.能从岩石的内部结构、构成物质、条痕颜色、硬度等方面认识岩石的特点和性质。 教学难点 能描述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的成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无釉瓷砖、铜钥匙、小刀、各种各样的岩石、岩石盒等。 学生准备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地壳主要由岩石构成。在山坡、悬崖、湖畔和海滩等地,我们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岩石。(出示岩石图片)从表面看,这些岩石形态各异,其实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 2.提问:你知道岩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 (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 1.认识岩石的性质。 (1)引导:我们曾经观察过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标本,认识了常见岩石的表面特征,回想我们是怎样观察的。现在我们要观察这些岩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不仅要观察它们的外部特征,还要观察岩石的内部结构(是否有层理、有气孔、有生物痕迹......)、构成物质(是一种、还是多种,是颗粒状的、还是层状的,是......)、条痕颜色、硬度等,应该怎样做呢 (2)出示观察方法:将岩石放进布袋里,用锤子砸开岩石,观察它的内部是什么样的(是否有层理、有气孔、有生物痕迹等);内部的物质是什么样的(是一种、还是多种,是颗粒状的、还是层状的,还是......)。 将岩石在无釉瓷片上用力刻划,直到在无釉瓷片的表面留下清晰的粉末痕迹为止,观察条痕的颜色。 在打碎的岩石断面上滴几滴浓醋,观察发生的现象。用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刻划岩石,观察发生的现象。 (3)提示:使用锤子时要注意安全;小组要分工合作;观察结束后,要整理好实验材料。 (4)观察:学生分组观察,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8页中。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观察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6)讨论:这些岩石有什么特点 它们的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 (7)小结:岩石的内部结构是不同的,有层状的、有颗粒状的,有的有气孔、有的没有气孔;条痕的颜色也不一样,有多色的、有纯色的;有的岩石质地较软、有的较硬等。 2.认识岩石的形成过程。 (1)引导:岩石的内部结构与它的形成过程有直接关系。那岩石是怎样形成的,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资料,将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 (2)整理资料: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资料,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搜集到的资料。 (3)汇报:指定学生展示自己整理的资料,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评价。(4)小结:通过以上探究活动,我们可以得出三种岩石的形成过程。 第一种岩石是由地下岩浆或地表熔岩冷却凝结而成的。由于温度骤降,气体等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结构,如玄武岩;有的熔岩是在地下变硬形成的,如坚硬致密的花岗岩。 第二种岩石是由一层层的沙子和淤泥固结而成的。这类岩石中常常含有古代动植物的遗体或遗迹,如白垩化石。 第三种岩石是由前两种岩石在高温、压力作用下变质而成的。它的特征比较明显、有的具有片状结构,如片岩:有的是麻状结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