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307824

冀人版(2017秋) 五年级上册4.17.彩虹的形成 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5402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版,2017,五年级,上册,4.17.,彩虹
  • cover
17.彩虹的形成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说出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会形成彩色光带。 2.能说出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3.能推测出彩虹的成因。 科学探究 1.能从彩虹的形成实验中,提出探究性问题。 2.能从彩虹的形成与什么有关等方面作出假设,并说明假设的依据。 3.能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获取科学事实。 4.能用科学语言、记录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结果。 5.能通过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实验结论。 6.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科学态度 1.能尝试用新方法完成七色光形成的实验。 2.能与人合作学习,综合小组成员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能举例说出七色光对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 1.能说出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2.能推测出彩虹的成因。 教学难点 1.能说出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2.能推测出彩虹的成因。 3.能从彩虹的形成实验中,提出探究性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喷水壶、三棱镜、白纸、记录表、课件等。 学生准备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中彩虹形成的实验。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中三棱镜的实验及“应用与拓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出示彩虹图片)这是什么 彩虹是什么样的 彩虹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出现 2.提问: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联系实际,猜想假设 1.思考:彩虹出现的环境有什么相同之处 2.猜想:彩虹的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可能与阳光和小水滴有关。) (三)掌握方法,实验观察 1.掌握方法。 (1)讲解实验方法:小组几个学生背对阳光,用喷水壶向空中同一位置喷水雾,直至彩虹出现,将彩虹拍摄下来。 保持观察者的位置不变,停止喷水雾,观察还有彩虹吗 (2)注意事项:参加实验的同学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2.实验观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实验中拍摄的彩虹照片,贴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4页中。教师巡视指导。 (四)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1.汇报:指定小组汇报实验现象: 2. 讨论:彩虹的形成与什么有关 3.小结:彩虹的形成与阳光和空中的小水滴有关。 第二课时 (一)提出问题 引导:上节课我们通过彩虹的形成实验,知道了彩虹的形成与阳光和小水滴有关,那为什么阳光透过小水滴会形成彩虹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掌握方法 讲解实验方法: 1.实验(一):在地上的阴影处,放上一张白纸,让阳光照在三棱镜上,慢慢转动三棱镜,让七色光呈现在白纸上。 2.实验(二): (1)向水槽中倒入水,将镜子斜放入水中,并将镜子固定在水槽中。 (2)一束光照射到水中的镜面部分,调整纸屏的位置,使照在镜子上的光反射到纸屏上,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三)实验观察 学生从上面的实验方法中,选择一种或两种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实验中小组同学要分工合作。 (四)得出结论 1.汇报: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 观察到什么现象 2.思考: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3.小结: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会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光带,说明太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4.讨论: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推想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5.总结:下雨时(或雨后),天空中悬浮着许多小水滴,它们就像三棱镜一样,将太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五)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引导:1666年,牛顿用一束阳光穿过三棱镜,很快在对面的墙壁上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带,后来他又将七色光合成了白光。七色光能合成白光吗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吧。 2.掌握方法。 讲解:用圆规在厚纸板上画一个10-15厘米的圆。将圆分成七份,对应圆心角分别为:45°、25°、110°、45°、45”、45°、45°,对应部分依次分别涂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