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307828

冀人版(2017秋) 五年级上册5.18.勺柄是怎样变热的 教案

日期:2024-06-2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537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版,2017,五年级,上册,5.18.勺,怎样
  • cover
第五单元热传递 “热传递”单元属于物质科学领域的内容。 本单元按照从科学认识到科学实践的关系,通过观察、实验、设计等活动,先指导学生建构传导、对流、辐射等科学概念,再认识材料的导热性及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最后指导学生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决保温和散热的问题,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现象。 18.勺柄是怎样变热的 教学目标 料学知识 1能归纳出热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在同一物体中热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2.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导现象。 科学探究 1.能根据物体由冷变热的现象提出探究性问题。 2.能对探究问题作出假设。 3.能设计热传导实验方案。 4.能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5.能运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 6. 能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实验结论。 7. 能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 1.能对勺柄冷热的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用新的方法、新的材料设计实验方案。 3.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形成集体的实验方案和结论。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1.能列举出热传导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能说出热传导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教学重点 1能归纳出热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在同一物体中热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2.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导现象。 教学难点 1.能根据物体由冷变热的现象提出探究性问题。 2.能对探究问题作出假设。 3.能设计热传导实验方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酒精灯、铁架台、金属棒、易拉罐、蜡烛、凡士林、豆子、感温变色试纸、天烧杯、锥形瓶、温度计2支、热水、冷水、细绳、记录表、课件等。 学生准备 停表、尺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及“应用与拓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出示热水杯和金属勺)把金属勺放到热水中,用手捏住勺柄上端,1分钟后有什么感觉,勺柄变热了吗 2.提问:勺柄是怎样变热的 (二)联系实际,猜想假设 1.思考:刚把金属勺放入热水中时,勺子的哪一部分是热的,哪一部分是凉的 勺柄是如何热起来的 2.假设:我认为热可能是从离热水近的一端传向离热水远的一端。 (三)提供思路,设计实验 1.讲解:设计实验时首先要确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并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要素《热源、传热物体、传热现象):接着根据实验要素设计实验条件,如用什么做热源、传热物体,用什么方法能够观察到传热现象:然后从以上三个要素中各选择一个条件进行组合,构建多个抽象的实验模型;最后根据实验材料设计具体的实验模型。 2.示设计要求:利用概念图呈现设计思路,利用简图皇现设计的实验模型;比一比,哪个组设计的数量多、科学、可行。 3.设计: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引领学生选择科学、可行的实验模型,并对设计实验数量多、具有独特性的小组进行表扬。 (四)实验操作,观察现象 1.讲解注意事项:小组同学要分工合作;组装模型时,粘豆子的凡士林等用量要相同,豆子与酒精灯之间要保持合适的距离;使用酒精灯加热时要注意安全;不能用手触摸加热后的传热物体。 2.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6页中。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1.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2.讨论:火柴为什么从一端依次掉下,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与你的假设样吗 3.小结:在同一物体中,热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提出问题 1.引导:我们把盛有热水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