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315050

第18课《狼》第一课时课件(共29张PPT)+教学设计+导学案(含答案)+素材

日期:2024-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3次 大小:881865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PPT,答案,导学案,教学设计,29张,18课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 18、《狼》九图导览学习流程 1.第①段交代了什么 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第①段交代了一个屠户,卖完肉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两只狼紧追不放。简单几笔,勾画出屠户处境的危险,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扣人心弦,为后面描述屠户与狼做斗争作铺垫。 2.作者写“两狼并驱如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骨头被扔完了,两狼“并驱如故”,狼并没有满足,暴露了狼贪婪的本性。屠户迁就妥协的策略失败,再没有可以引开狼的东西,处境更加危险。情节引人入胜。 3.“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在紧张的气氛中,两只狼的反常行为让人捉摸不透,设下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这句话说明表面上看狼很聪明,一只狼假装睡觉来迷惑屠户,使他丧失警惕,等待与打洞进入柴草堆的那只狼前后夹击,最后却弄巧成拙。这句话是点睛之笔,呼应上文,上文的悬念得以揭开。 5.作者结尾处发出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画龙点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阅读技法 读写迁移 形神兼备 综合评价 目标导航图 语文知识图 整体把握图 结构层次图 质疑问难图 细读对话图 主旨归纳图 艺术特色图 素养提升图 实践活动 拓展演练 总结写法 欣赏特色 通读课文 思考问题 思前想后 贯通文意 文学文体 字词积累 作家作品 写作背景 阅读导航 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有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户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屠户是否从东郭先生身上汲取了教训呢?难道他会重蹈覆辙?狼也许变善良了? 理清脉络 绘制图示 回扣结构 圈画批注 反思阅读 质疑问难 把握结构 概括层意 走出文本 归纳感悟 知人论世 明确主旨 细读语段 品味揣摩 结合问题 对话交流 本课应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文言文相比前几个单元的文言篇章,本课讲的是一个富有趣味的小故事,我们更易产生兴趣。可以课外主动再去阅读《聊斋志异》里一些较浅易的小故事。 这里的“用”不是指用于写作实践,而是指在自己的阅读中,运用这些知识,促进理解。 背诵应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避免死记硬背。 学习本文语言简练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狼》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和句式,活学活用。 4.揣摩语言,体会文章的情味。 3.背诵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春》 语文知识(一)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文体知识 读读写写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文学家,清朝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淄川区)人,代表作是《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与狼相关的成语: 狼狈为奸:狼和狈一同出外伤害牲畜,狼用前腿,狈用后腿,既跑得快,又能爬高。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 狼奔豕突:豕,猪。突,冲撞。像狼和猪那样奔跑冲撞。形容坏人乱冲乱撞,恣意破坏。或形容敌人奔逃时的惊慌状态。亦作“豕突狼奔”。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狼子野心:狼崽子虽幼小,也有凶残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用心狠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