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330851

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课件(127张)

日期:2025-05-0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99次 大小:1403672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荒漠化,危害,治理,课件,127张
    (课件网) 高考地理热点追踪———沙尘暴 命题思路:高考地理中的沙尘暴   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这是由于冬春季干旱区降水甚少, 地表异常干燥松散, 抗风蚀能力很弱, 在有大风刮过时, 就会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 形成沙尘暴天气。我们大家都知道沙尘暴可以污染环境、影响生产生活。它还可以造成地面太阳辐射减少,沙尘暴还会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还使气温急剧下降,天空如同撑起了一把遮阳伞,地面处于阴影之下变得昏暗、阴冷。影响交通安全、危害身体健康、造成强风侵蚀、沙埋等现象。高考地理中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并解决现实问题。 知识梳理:沙尘暴的含义   沙尘暴(sand-dust storm)是沙暴(sand storm)和尘暴(dust storm)的总称,是荒漠化的标志。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其中沙暴是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颗粒物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知识梳理:沙尘暴形成条件   强风、强热力不稳定和沙源分别作为动力因子和物质基础,是沙尘暴形成的三个重要条件。 知识梳理:沙尘暴的成因   1、自然因素   (1)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   (2)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   (2)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   2、人为因素: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 知识梳理:沙尘暴的危害   沙尘暴天气是中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   沙尘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⒈环境污染   ⒉生产生活受影响   ⒊生命财产损失   ⒋影响交通安全   ⒌危害人体健康   ⒍土地退化 知识梳理:沙尘暴的有利影响   1、一定程度上肥沃其经过地方的土壤:沙尘暴在长途跋涉中会携带沿途的“特产”———包含矿物质和有机物的土壤,一路上不断施肥。   2、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富含的营养物质的沙尘暴给沿途海洋生物带去了佳肴。例如澳大利亚的赤色沙尘暴中携带大量铁质,飘浮到南极附近海洋成为浮游生物的可口食物,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海底淤泥中大约四成的营养物质来自沙尘暴的沉积。   3、减缓温室效应:浮游生物的繁殖会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减缓温室效应。   4、有效减缓酸雨影响:沙尘暴还能减缓酸雨的影响,因为它从小生长在干燥碱性的土地,身上带着丰富的碱性离子,能有效中和沿途的酸性士壤和酸雨,这是中国北方地区除个别城市外很少出现酸雨的原因之一。 知识梳理:中国沙尘暴的分布    知识梳理:沙尘暴   在中国,有两大沙尘暴多发区。   第一个多发区在西北地区,主要集中在三片,即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吐鲁番-哈密盆地经河西走廊、宁夏平原至陕北一线和内蒙古阿拉善高原、河套平原及鄂尔多斯高原。   第二个多发区在华北,赤峰、张家口一带,直接影响首都北京的安全。     我国沙尘暴日益严重,主要是土地不合理开发和不合理耕作所致。随着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