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337117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潘阆专题练(含答案)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9次 大小:614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专题,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
  • cover
潘阆专题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渭上秋夕闲望① 潘阆 秋夕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树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5. 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B. 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 C. 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小船慢慢消失在缥缈的水烟之中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D. 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表面是感叹无人如太公之贤,实则是说无人赏识,无太公的际遇。 E. 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16. 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酒泉子 潘 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8. 这首词的首句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请简要分析。(6分) 《岁暮自桐庐归钱塘》 潘阆  久客见华发,孤棹桐庐归。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晖。   渔浦②风水急,龙山③烟火微。时闻沙上雁,一一背人飞。   【注释】①钱塘:今杭州。诗歌全名《岁暮自桐庐归钱塘晚泊渔浦》②渔浦:钱塘江东岸的知名度口 ③龙山:钱塘江西岸   (1)本诗是以“归”字统摄全篇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4分)   (2)诗歌末句有的版本是“一一背人飞”,有的版本是"一一皆南飞",采用哪个好?请简要分析。   一:【答案】15. A 16. 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轻雨”、“鸣蝉”三种意象。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树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日,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诗人借助不同景物,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黄昏图景。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悠闲……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错误,结合“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贤”的诗歌内容来看,诗中抒发的并非悠闲之情,而是感慨自己无法得到姜太公那样的机遇。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境及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题有三问:第一问,颔联写了哪些意象;第二问,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第三问,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题前首先要请明确颔联的意思。 颔联“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意为,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 第一问:“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关涉的意象有“残阳”“轻雨”“鸣蝉”,表达了对美好的大自然景色和安宁惬意的氛围的热爱之情。 第二问:首先明确手法为视听(动静)结合,然后分析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静态描写,“何地不鸣蝉”属于听觉、动态描写。最后点明效果:初雨刚过,残阳显得更加温馨美好,鸣蝉又唱起歌来,在傍晚的寂静中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颇有人间的热闹,抚慰了诗人的孤寂。诗人借助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表达出对自然的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