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345171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

日期:2024-05-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58500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8课,中国,古代,法治,教化,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第8课 课程标准 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 重点难点 1.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及对后世社会治理的影响。 2.秦汉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3.中华法系“以礼入律”的重要特征。 左传 1.夏商西周时期的法治与德治 夏朝有《禹刑》 商朝有《汤刑》 周朝有《九刑》 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 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德治思想的渊源 (1)夏商:统治者可以随意残害奴隶。 (2)西周: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制,"敬天保民"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 (一)夏商周:德治与法治的渊源 宗法制是西周的根本制度,一方面是国家结构中的上下级隶属关系,另一方面是宗法制度下的尊卑长幼关系。从国家观念和家族观念两方面,把统治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天下一家,休戚相关,生死与共。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尚书·蔡仲之命》 德治 ①夏商时期,君王及奴隶主贵族可以随意残害奴隶。 ②西周统治者为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建立了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同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 法治 ①战国法家思想形成之前,统治者已经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表明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 ②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出现在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 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宗法体系破坏。 2.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 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产生的背景: 经济:铁农具牛耕兴起,解放了生产力,土地私有趋势。 思想:学术下移,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①东周时期,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诸侯国君纷纷寻找治国新思想,其中以儒家的德治思想与法家的法治思想影响最大。 ②郑国的子产“铸刑书”,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子产“铸刑书”引发了一场辩论。 德法之争 背景 ▲ 郑国子产“铸刑书” 2.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 儒家的德治思想 (1)教化思想:主张德治,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 (2)理论来源: 人性善 (3)代表: ①孔子: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不要过度消耗民力 ②孟子: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影响: ①积极:儒家重视民生与民意,民本思想发展。 ②消极: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搏节退让以明礼。 ———《礼记·曲礼》 法家的法治思想 (1)教化思想:主张法治(“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2)理论来源:人性恶 (3)代表: ①商鞅:变法保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颁行法令,奖励耕战) ②韩非:君主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赏罚分明; (4)影响: ①积极: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集权的愿望。 ②消极:严刑峻法,易造成暴政。 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属官威民,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 概况 学派 人性论 代表 政治主张 儒家 人性善 叔向 (春秋晋国) 反对子产刊布法律,理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