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356161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目五四运动(课件 导学案)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21次 大小:944873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九年级,上册,历史,社会,单元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目五四运动》导学案 【学教目标】 1. 通过课前完成学案知识梳理,课堂补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认识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导火线(素养目标:时空观念)。 2. 通过阅读课本、图片、视频等资料,掌握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通过表格归纳法,提高获取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素养目标:史料实证)。 3. 通过阅读分析史料和五四运动的口号,对五四运动的性质、特点和历史影响进行评价 (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4. 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感悟五四青年的爱国精神,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从爆发到扩大的基本史实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自主学习:初读教材、勾划要点、完成填空: 五四运动 导火线 时间 口号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中心城市: 主力: 第二阶段 中心城市: 主力: 结果 性质 特点 历史地位 影响 二、问题探究 探究一:阅读教材第一框,结合所学过的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尝试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探究二:根据课文,补充下列表格 三、练习巩固 1.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维新变法运动 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运动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2. 五四运动发生后,天津商会发表声明:“用特电恳诸公力为主张,勿稍退让,必将青岛收回,以保领土。”苏州市民致函苏州总商会,要求商会抵制日货,“莫畏强梁”。这说明五四运动( ) A.商人是运动的领导者 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D.目的是要抵制经济侵略 3. 芮恩斯在《一个美国外交官在中国》中写道:“我向上海的总领事发出具体的指示,告诫美国侨民团体, 既不要鼓动也不要反对这场运动……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材料中提及的“这场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有( ) ①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②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治 ③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④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小王同学在学习笔记上对某一历史事件做了如下记录。据此判断,这一历史事件应是( ) A.五四运动 B.中共诞生 C.北伐战争 D.百团大战 5.五四运动时,人们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下列口号在游行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①“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②“废除二十一条” ③“打倒列强,除军阀” ④“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6. 五四爱国运动留下了伟大的“五四”精神,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准确的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B.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取得初步胜利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7. 1919年初,有人致电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愿公等坚持到底,全国国民为公后盾。”这一“后盾”后来集中体现在( ) A.戊戌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爱国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8. 1919年北洋政府教育部主事在条陈中写道:“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条陈中说的“罢学风潮”和“政治问题“分别指( ) A.新文化运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B.五四运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C.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D.新文化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9. 说“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