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358083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22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43309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3课,土地改革,课件,2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教学课件 第3课 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经过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 第一单元 成立和巩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2课 抗美援朝 第3课 土地改革 目录 前言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二 土地改革的意义 前言 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土地改革时,许多地方拔除了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给农民。有的农民还分到了耕牛、农具和房屋等。这是怎么回事?你想知道土地改革的情况吗? 第3课 土地改革 时期 法律依据 原因 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土地改革法》 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0年—1952年 土地改 革意义 ①废除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解放了生产力,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③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人民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基础,也为工业化的顺利进行开辟了道路。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A.新解放区 B.老解放区 C.少数民族地区 D.边远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重点地区是( )。 A 知识点 中国落后 贫穷的根源 (背景)→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 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 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 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 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到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A.1950年《中国土地法》 B.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1951年《中国土地改革法》 D.1949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土地改革法令是( )。 B 知识点 开始的标志→ (内容)→ ↑ 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智慧 完成了土地改革。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 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位农民,而你的家乡在进行土地改革,你觉得哪些生产资料是你在土地改革中分到的( )。 ①土地 ②农具 ③牲畜 ④房屋 D 知识点 材料研读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结合这段文字,思考为什么要废除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