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370084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

日期:2024-05-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949282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9课,两宋,政治,军事,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岳飞庙,位于河南省汤阴县城内岳庙街86号,又名精忠庙,后也称“宋岳忠武王庙”,是后人为纪念南宋抗金名将、中国著名民族英雄岳飞而建的祠庙。始建年代无考,今址是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重建,以后历代屡有增建,逐渐成为一处完整的古建筑群。 导入新课 第九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程目标: 1.了解宋初专治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表现 2.了解两宋与边疆少数民族对峙的情势 3.理解王安石变法内容及影响 壹 大权独揽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五代十国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 北宋建立 假途灭虢,袭占荆湖 分进合击,攻灭后蜀 诱歼主力,灭亡南汉 突然袭击,攻灭南唐 围城打援,灭亡北汉 北宋统一战争历时十八年,结束了自唐朝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南北方主要地区的统一,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北宋统一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宰相赵普 宋太祖赵匡胤 (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①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②设诸路转运司综理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④设立平行的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 重文轻武 强干弱支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州郡属中央 地方设通判 文臣做知州 谁敢再造反 钱谷转运忙 消除地方患 通判:官名。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 (2)分散中央机构的权力 (二府三司) 行政: 中书门下: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军政: 枢密院:长官枢密使,地位略低于宰相; 与三衙分权 ②增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③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削弱相权 扩大皇权 ①中央 “二府” 度 支 盐 铁 户 部 同平章事(宰相) 枢密院 (三衙) 侍 卫 马 军 司 殿 前 司 侍 卫 步 军 司 皇 帝 (财政 机构) (行政 机构) (军事 机构) 三司 中书门下 参 知 政 事 宋代中央政治制度:“二府三司制 ” 相权进一步削弱 崇文抑武方针 罢免宿将兵权 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大力提倡文治 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分散军权 统调分离 枢密院与三衙实行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 杯酒释兵权 更戍法: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3)抑制武将势力膨胀 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宗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文臣统兵格局逐渐形成 文官担任要职,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武将受牵制,统军的指挥权被严重束缚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科举制改革和发展 (1)概况: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2)影响:①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