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372869

第14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课件(共24张PPT) +朗读音频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45604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4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课件,24张,PPT,朗读
    (课件网)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名句的含义及所包含的哲理。 (重点) 2、理解诗中“用典”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3、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 4、有感情地背诵默写诗歌。 唐敬宗宝历二年(八二六年)冬,被贬多年的刘禹锡被朝廷召回洛阳,途经扬州,被贬的白居易也从苏州回到了洛阳,他们这场未经约定的偶遇,因为类似的经历,同样的命运,同是天涯沦落人,不禁惺惺相惜,淮南节度使王播在扬州设宴招待,宴会上把酒言欢。 二人兴高采烈、心事大开,过量的饮酒也引发诗情,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 写作背景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你为我热情拿过酒杯添满酒同饮共醉,我们一起拿筷子击打盘儿吟唱诗歌。 虽然你诗才一流堪称国手也只是如此,但命中注定你不能出人头地也没有办法。 抬眼看到的人都荣耀体面而你却长守寂寞,满朝官员都有了自己满意的位置而你却虚渡光阴。 也知道你应该被才高名显所累,但这二十三年的损失也太多了。 简析:这首诗表达诗人对刘禹锡的深深理解和真诚劝慰,同时也对其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深表同情和不平。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这句是抱怨刘禹锡的怀才不遇。虽然写诗才华横溢,但命运始终让人无可奈何。表达的应该是乐天对刘禹锡悲惨遭遇的同情和愤恨。虽然说命运不可逆转,但实际上是把矛头指向满朝的官吏和当权者的,抱怨他们不珍惜人才。 作者生平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被誉为“诗豪”。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喻寄托手法,有《刘梦得文集》。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 酬,酬谢。乐天,白居易的字。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到底是哪一种理解,现在尚无定论。 解题 题目的意思是说刘禹锡在扬州同诗人白居易初次相遇,写这首诗是为了感谢白居易的“赠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朗读 zhǎng (1)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2)巴山楚水:泛指今重庆和两湖一带,是作者当年接连被贬之地。 (3)二十三年:作者被贬外地到回归京城长安的时间约为二十三年。 (4)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5)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6)翻似:反而像。 (7)烂柯人:传说晋人王质进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看到局终,童子问王质为何不去,王质才惊悟过来,见斧柄已经腐烂。回到家乡,已历百年,无人相识(见《述异记》)。刘禹锡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8)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 (9)长(zhǎng):增长,振作。 理解诗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