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 信息万花筒 第7课 健康看电视 【教学任务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一“我健康成长”第7条“了解迷恋网络和电子游戏等不良嗜好的危害,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8条“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体会现代传媒,尤其是网络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在有效获取信息的同时,增强对信息的辨别能力,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网络道德、法律规范,做到文明上网”。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信息所包围,获取信息、甄别信息、建构信息、传播信息已成为每位社会成员必备的基本素养。电视作为我国青少年接触频率较高的媒介之一,一方面传播着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重要信息,拓展儿童见识;另一方面对儿童的道德观念、思想行为也产生不可小视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电视已成为他们的另一个课堂。 本课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神奇的‘宝盒’”以调查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搜寻电视宝盒里的“宝贝”是什么,从中梳理电视媒介的意义和作用。第二个板块“眼睛的‘抗议书’”以拟人化的方式,讲述如果看电视不讲科学,会对自身带来种种伤害,让学生明白养成健康的看电视习惯是对眼睛的呵护,更是对身心的爱护。第三个板块“别让它抢走太多”,通过“电视抢走了什么”的开放性问答和阅读角中“关掉电视,打开生活”以及“动画片风波”的冲突,引导学生更合理、更有效地使用现代媒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本课分为2课时。 第一课时《神奇的“宝盒”》和《眼睛的“抗议书”》。教材p48~51共2个对开页2个页面。教材第48、49页正文导入本课内容,开篇点明电视犹如神奇的宝盒,能够变幻出神奇世界。教材48页呈现了4个人物,通过人物的介绍,引发学生对看电视话题的兴趣,通过调查、推荐、讨论的方式,启发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及喜爱的原因。教材49页上第一个“活动园”呈现了一张推荐卡,让学生通过回忆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名称、频道、时间、喜欢看的原因,认识到电视媒体对自己成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第二个“活动园”通过寻找“宝盒”里的“宝贝”,引导学生既要概括出关键词,又要表达出自己喜欢的电视内容。阅读角聚焦“看电视时谁最辛苦”的问题,用拟人化的方式,揭示过度看电视给眼睛带来的伤害。主持人的问话旨在引导学生回顾自身的看电视行为,并设想自己的眼睛给自己写信时会说些什么。相关链接介绍了过度看电视与儿童近视的关系。正文部分指出不科学看电视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养成良好的看电视习惯是对眼睛的呵护。教材51页上的表格主要指导学生从距离、时间两个方面学习如何健康看电视。“活动园”通过让学生自我思考,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看电视的方法。教材52页上的“活动园”是以让学生给眼睛先生写回信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健康看电视行为的认识。“阅读角”通过一个小故事“沙发里的土豆”,让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沉迷电视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及时调整。 第二课时《别让它抢走太多》,教材第53页正文承接上一话题的内容,让学生反思电视究竟抢走了我们什么。“活动园”旨在启发学生意识到电视除了抢走我们的时间。还抢走了健康、亲情等。教材54页上的“阅读角”呈现的是一个周末晚上停电后的家庭场景,旨在倡导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不要因过度看电视浪费自己的时间、影响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关系。“活动园”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合理地安排看电视的时间,如何处理好看电视与学习生活的关系。下方的小组讨论,是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制订看电视的约定。 2、 学情分析 电视作为最日常化的现代媒介之一,给青少年带来了空前的信息压力。有些青少年沉溺其中,被电视所绑架,出现信息处理上的茫然状态。如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