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 我在这里长大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能够对社区产生归属感,积极参与社区公共生活。 2.体会邻里生活的人情温暖,具备邻里生活中应有的言行礼仪,学会处理邻里生活小摩擦。 3.了解自己的家乡,认识家乡自然状况与家乡人的贡献,实现对家乡的地理认同,树立家乡观,激发家乡情。 道德教育点:了解自己的家乡,认识家乡自然状况与家乡人的贡献,实现对家乡的地理认同,树立家乡观,激发家乡情,并通过力所能及的方式服务于社区。 法治教育点:保护环境,爱护公共财产,做到垃圾分类。 单元学习活动一览 ( 我在这里长大 ) ( 6 我家的好邻居 邻家的小伙伴 邻里间的温暖 不给邻家添麻烦 ) ( 5 我的家在这里 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 我能做点什么 ) ( 7 请到我的家乡来 我的家乡在哪里 我是家乡小导游 家乡的特产真不少 我的家乡人 ) 第5课 我的家在这里 内容《道德与法治》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 【教学任务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体验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我能做点什么”,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社区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培养他们为社区尽责的意识。两个板块之间有先后的逻辑关系,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分享自己在社区里的成长足迹,认识和体会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再引导他们关注社区存在的不足之处,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改进社区运行和发展中的不足,提升学生对社区的责任感。 社区生活是培养儿童公民意识的重要领域。关注和参与社区公共生活是儿童形成公民意识的重要实践。只有参与,才能体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因此,通过引导儿童认识社区与自己成长的关系,唤醒儿童的公民主体意识,通过引导行为参与实践,激活儿童的参与意识,点燃一个公民的责任意识。 二、学情分析 随着三年级儿童活动范围和视野的不断扩大,他们的生活已经逐步从家庭与学校扩展到社区,这是他们走出家庭和学校之后一个比较大的生活圈,也是他们在家庭与学校之外的主要生活、游戏与学习场域。有目的地引导他们了解社区与自己的关系,有助于他们形成归属感。归属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情感,归属感的产生需要儿童对自己的成长环境有所感知。因此,从儿童对生活场域的感性描述入手,引导他们意识到“我”在社区中的玩伴、快乐生活、社区中的人为“我”服务等方面,建立起儿童与他人之间的亲密联系,认识社区对于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形成“我”在社区中生活、“我”是社区一员的意识,让他们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中逐步对社区产生基本的归属感。 具有基本归属感的儿童愿意承担作为集体一员的各项责任和义务,并乐于参与集体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儿童为社区的完善和发展出谋划策,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可提升儿童对社区的认同感,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了解并维护社区的规则,承担起自己的社区责任,从而促进社区责任感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深入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 2.过程与方法 在游戏及分享的活动过程中,掌握与人交流的方法,主动与人交流。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加深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培养对社区的热爱和自豪。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并且能简单介绍给大家。 教学难点:使每位同学都能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热爱自己的家。 【教学技术与教学媒体应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居住地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等基本情况。 2.认识和体会居住地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对居住地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和体会居住地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对居住地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一、导入新课 小燕子说,这里有温暖的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