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378929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37张PPT)+素材

日期:2024-05-02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85次 大小:2170336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37张
    (课件网)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认识论 唯物主义 反映论 唯心主义 先验论 两条认识路线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柏拉图:“理念世界” 孔子:生而知之者 荀子:求之而后得 关于认识的来源、内容、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总:神舟飞越背后的知与行 分一:知认识 明实践 分二:析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Subject 题 议 第一部分 知认识 明实践 结合视频,说一说:中国7次载人航天飞行高光时刻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议学情境1:《我国载人航天飞行高光时刻》 第一节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理解认识 1.认识的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客体: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 主体:人类,而非动物 性质:能动反映,积极的(≠被动的反映) 区分意识和认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意识和物质属于唯物论范畴;认识和实践属于认识论范畴。 点击此处 添加文本信息 古代:天圆地方说 近代:太阳中心说 现当代:借助航天器 近代:地球中心说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由模糊到清晰、简单到复杂、迷信到科学、肤浅到精深的过程,说明了什么哲理? 议学情境2: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2.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第一节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如: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 宇宙(其他星球)的颜色、形状、成分、构成......) (如:宇宙的起源、宇宙发展规律......) 理解认识 第一节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理解认识 判断 概念 表象 知觉 感觉 推理 理性认识 (高级阶段) 感性认识 (初级阶段) 感性认识是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高级阶段;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3.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的关系 议学任务: 1.神舟十二号飞船“出差”是实践活动吗?如何体现的? 2.这一实践活动的构成要素有什么共性?体现了实践的什么特点? 3.航天实验研究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什么区别?体现了实践的什么特点? 4.航天试验是宇航员个人完成的吗?神舟十二号与之前的有什么区别?体现了实践的什么特点? 议学情境3:《神舟十二号“出差”全程》 第一节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理解实践 1.实践的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主体 实践对象 实践手段 对象:客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 主体:人们 性质:物质性活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直接现实性活动(观念———现实) 实践过程、结果的客观性 实践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 实践的主体:人 实践的对象:客观世界 实践的手段:劳动工具 第一节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理解实践 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的特点: 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第一节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理解实践 特点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2.实践的特点: 第一节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理解实践 特点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社会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