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38082

《范进中举》学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12年最新、最优,名师编写)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3次 大小:206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12年,编写,名师,最优,最新,上册
  • cover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大决胜学案 (本学案按课编排,每课分为快乐晨读、课前预学、品读鉴赏、课堂小结四部分,各部分均有详细参考答案。高度突出教学的“有效、高效”的特点。重点突出,难点轻松化解。随堂练习能夯实基础,起到及时检测、反馈、矫正作用。)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news.21cnjy.com/A/130/106/V45970.shtml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我的主页 19.范进中举 快乐晨读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北宋】赵恒 【赏析】这段内容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封建时代,通过科举制度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 课前预学 一、走近作者 吴敬梓(1701-1754),字_____,一字文木,号_____,_____(朝代)小说家,安徽全椒人。 二、文学常识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具有的章回体长篇_____小说。鲁迅先生评为“_____”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加上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成功地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三、明清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从明代开始,主要考查以“四书”“五经”为主的八股文,形式僵化,内容陈腐,舞弊严重,严重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明清两代是科举制的鼎盛时期。 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参加乡试的是秀才,考中后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参加会试的是“举人”,考中后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是皇帝主持的考试,参加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其中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鼎甲”。 四、追溯背景 清王朝统治的前期,科举制度是巩固统治、笼络人心的有力工具,影响广、危害大。许多知识分子堕入它的圈套,追求功名利禄,成为愚昧无知、卑鄙无耻的市侩。吴敬梓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所以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度,憎恶士子们醉心热衷功名利禄的时尚。于是,用讽刺手法写了《儒林外史》。 本文选自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范进是一个广东的老童生,从二十岁开始应考,考了二十多次,可谓屡试屡败,但他屡败屡试,终于在五十四岁那年得到学官周进的赏识,考中了秀才,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 五、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带挈( qiè) 腼腆( ) 兀自( ) 作揖( ) 桑梓( ) 拙病( ) 攥住( ) 啐痰( ) 避讳( ) 商酌( ) 2.辨清字形 3.理解词义 劈手 诧异 商酌 桑梓 侥幸 簇拥 懊恼 狗血喷头 唯唯连声 不省人事 劈手 :形容手的动作异常迅速。 _____:由于偶然的机会或原因而获得成功。 _____:商量,斟酌。 _____:家乡。 _____:(许多人)紧紧围着。 _____:心里别扭;烦恼。 _____:觉得奇怪。 _____:形容骂得很凶。 _____:指昏迷,失去了知觉。 _____:指一味顺从地应答着。 合作探究 六、初步感知 1.请朗读课文,根据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来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的内容。 _____ 2.范进一生热衷科举,追求功名利禄,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