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381672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课件--2022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59张ppt)

日期:2024-05-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49433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2022届,高三
  • cover
(课件网)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源 远 流 长 的 中 华 文 化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魏晋南北朝 原始社会 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 儒、道、佛、交汇融通;玄学盛行 儒学受到挑战,有所创新与发展 中华文化多源起元 初步形成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可、文化认同;先秦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 秦朝推崇法家学说;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隋唐 宋元 明清 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理学形成、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但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 康雍乾时期,思想受到钳制,禁锢中华文化的发展 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20世纪初,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推动中华文化的进步 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发展历程 单元知识结构 源 远 流 长 的 中 华 文 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本土性、多样性、包容性、凝聚性、连续性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近代西学东渐:科技、启蒙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入 中国古代:佛教的传入为代表 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以人为本和民本思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崇德尚贤,天下为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而不同 知识结构 【课标要求】 单元主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促进了世界文明发展 专题 内容要求 课时 课题 3.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第1课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第2课时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第1课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活动一:梳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1.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 纵观中华文明形成的整个过程,各主要文化区整体上呈现出百花齐放、多元并进的局面。距今5500年左右开始,各地区之间交流日益密切,内容包括生产技术、礼仪制度和宗教观念,出现过以彩陶扩张和玉礼器传播为标志的大范围文化整合过程;距今4500年以来,中原地区开始呈现出汇聚周围地区先进文化因素并率先发展的趋势;距今3800年前后,形成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多元一体化格局。 王巍———《中华文明具有三大特征》 春秋 战国 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鸦片战争后 新文化运动时期 五四运动后 中华文化奠基 儒学成为主流 佛教传入 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 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 西学东渐开始 向西方学习成为潮流 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佛教与儒、道相融合 佛教完成本土化 佛教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2.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时期 (1)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 (2)春秋时期,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 (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先秦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礼记 乐记》 学派 代表 思想主张 儒家 孔子 核心:“礼”与“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