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探索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P65 1—2自然段: ①什么是工业化? ②通常用哪些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是否完成? ③我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标准有哪些差距? 1.工业化 工业化 概念 通常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从以农业占主导地位向以 占主导地位的转变 衡量指标(国际通用) ①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降到15%以下 ② 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以下 ③ 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60% 工业 农业产值 农业就业 城镇人口 一、工业化和城市化 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比较 读下图,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相比,哪些方面达到了要求,哪些方面没有?根据这种差距,我国应怎样办? 达标:农业产值的比重 不达标:农业就业比重 城镇人口比重 应进一步提高工业就业、 城镇人口比重,即进一 步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2、城市化 概念 指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即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 内涵 ①农村 向城市集中 ②农村 向城市地域转化 ③城市 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 衡量指标 人口 地域 文明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P65 第3自然段: ①什么是城市化? ②城市化的内涵有哪些?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是什么? 城市人口的比重、城市数量、 城市用地规模、城市人口数量等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土地景观发生较大的变化; 城市用地功能进一步分化 ④经济结构的变化 思考:图中城市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16 城市总数增加(密度加大) 城市等级提升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推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排斥力) 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吸引力) (4)城市化的动力 城乡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差异 城市化的本质: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 (5)城市化的意义 1)带动———发展; 2)带来———的变化; 3)带来———、———、——— 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 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的表现。 聚落形态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 社会经济 社会进步 区域经济 城市化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二者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 3、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快 慢 放缓 加速 进入中期阶段 进入后期阶段 起步时间 目前速度 发展水平 所处阶段 与经济发展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早 慢 高 适应 晚 快 低 多数不适应 后期 中期 与工业化的关系 两者相互协调发展,较为合理 不相适应,因而产生严重的“城市病”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规律: 工业化初期,城市化水平就已超过工业化,随后就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 例1 图2-5-3为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工业化水平指工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读图回答(1)~(2)题。 (1)该区域工业化对城市化推动作用最明显的阶段是 ( )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二、三阶段 图2-5-3 B (2)由示意图可推测,第三阶段 ( ) A.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达 B.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C.出现滞后城市化现象 D.现代服务等产业发达 D 【解析】第(2)题,第三阶段工业化水平有所下降,而城市化水平高,说明该地经济发展进入高效综合发展阶段,第三产业占比大,即现代服务等产业发达;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衰退,城市化进入成熟阶段,工业发展趋于分散。 二、江苏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二.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 (1)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位置 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文等) 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交通、经济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