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393862

河南省安阳市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10月) 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0次 大小:35461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河南省,版含,Word,试卷,语文,10月
  • cover
安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敬,通“警”,其金文和小篆的字形,右边从攴,像以手执杖或执鞭,正在自己敲打自己,义为自我鞭策。左边从苟,义为紧急、急迫,转义为不可丝毫怠慢。 可见,敬的本义,不是对待别人的态度,而是对待自己的要求,是自己端正自己,让自己警醒起来,《论语·宪问》说“修已以敬”。《周易·卷一·坤卦第二》说:“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这说的是厚德载物的博大气象,是君子贤人的深厚本怀。 “毋不敬!”这句类似咒语的箴言,来自《礼记·曲礼上第一》,这也是《礼记》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敬,首先是敬天、敬地、敬神、敬祖、互敬,但最重要的是自敬。所以,“毋不敬”这句话的第一要义是不要不敬重自己。 敬,在古代社会生活中,与之最相关的,是礼。汉代的郑玄在注解“毋不敬”这三个字的时候,用了四个字“礼主于敬”。这前三个字和后四个字,共同构成了中国历代礼乐教育的至理名言“敬礼”和“礼敬”。有敬才能有礼,礼是为了敬。 古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崇尚”礼乐的社会,也就是说,是以礼乐为“理想”的社会,而不一定就是完美“实现”了礼乐理想的社会。这如同当今社会倡导崇尚优秀传统文化,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不意味着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复兴了一样。在古人看来,礼和乐,互为补充,如同天和地,互为照应,正是这二者,天经地义地维系着家国天下的平安秩序。 在古代社会,敬与不敬,是孝与不孝的问题,是诚与不诚的问题,是君子还是小人的问题,但问题还远不止于此。古人之所以对敬这个问题特别敬重和敬畏,根本的原因在于,敬与不敬,不只是如何对待他人的问题,而首先是关乎自身究竟是人还是畜生的问题,所以一点也马虎不得。这才是古代人与现代人对待敬的最大不同。 在《礼记·檀弓上第三》中,子路引用孔子的话说:“吾闻诸夫子……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孔子如此强调敬在祭礼中的主导作用,其实具有某种警示世人的意味。人们不禁要反问:如果不能像孔子所说的这样,如果在参加祭礼的时候缺乏敬畏之心,乃至玩世不恭,那会怎么样呢?历史的教训是不能敬者,败以取祸!这也就是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在祭礼上不敬,比待人接物不敬,更加危险!不只是关乎是人还是畜生的道义问题,而且是关乎生或者死的生命问题! 怎样避免失敬之祸,无论对于古人还是今人,都是一个不得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面对的人生课题。怎样才能做到敬?孔子给出的答案是“修己”,孟子给出的答案是“存心”。这两位圣人讲的,与“敬”这个字形所象征的一样,都是发自内心而自警,而《礼记·祭义第二十四》的回答却略有不同:“礼乐不可斯须去身。” 一言以蔽之,礼,在于治人。治人莫外乎治心和治躬。治心在于敬礼,治躬在于礼敬。由是观之,敬礼和礼敬,不只是待人接物的一般礼仪,而是用礼和乐来加强自我修养的一门人生的基本课程,君子和小人概莫能外,古人和今人一样道理。 (摘编自刘建华《尼山书院的二十六堂国学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敬是一个通假字也是一个会意字,其意义是由左右两部分“荷”和“支”的意义所构成的。 B.敬首先是敬天、敬地、敬神、敬祖、互敬,古代社会,敬与礼关系密切,后者决定前者。 C.在古人看来,礼和乐是互为补充、相互照应的,天经地义地维护着家国天下的平安秩序。 D.总体来说,礼在于治人,敬礼和礼敬就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