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397709

教科版(2001)科学六年级下册 1.4 怎样放得更大 教案

日期:2025-04-20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233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科,2001,科学,六年级,下册,怎样
  • cover
《怎样放得更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怎样放得更大》是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4课,前三课是有关放大镜的,认识放大镜,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身体结构的细部和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后三课是认识显微镜,并会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显然,“怎样放得更大”一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刚好是一个转折。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过程,认识到显微镜的发明及不断改进,使人类能观察到更小、更精细的物体及结构。即随着观察工具的发展,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获得信息越来越多。 学情分析: 科学概念方面:学生在前三节课中使用放大镜时,大部分学生已经发现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但是不知道显微镜的发明就是始于两个放大镜的组合。 探究和情感方面:本节课极大程度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两人一小组通过阅读导学单重走显微镜发明之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制显微镜的制作方法、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通过用肉眼、放大镜、自制显微镜、简易显微镜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发现观察视野越来越开阔,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技术是不断改进的,技术的改进让我们观察到更多细节。 通过自由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和显微镜的发展史,让学生知道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的一大进步,而且仍在继续发展,我们的研究也还没有结束。 信息技术方面: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本节课也得到了一定发展,本节课与信息技术结合紧密,真正实现了全班实时共享和无纸化教学,导学单、阅读资料都在课前下发到讨论区,课内记录都在讨论区发表,打字、写字、录音、拍照均可,学生记录更加方便,汇报更加形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 阅读导学单,用放大镜、自制显微镜、简易显微镜观察蚕蛾的翅膀; 让学生知道自制显微镜的基本方法; 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能在讨论区发表记录和想法,实现全班信息共享。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显微镜的发明,利用自制显微镜和简易显微镜观察蚕蛾的翅膀。 教学难点:利用自制显微镜和简易显微镜观察并记录发现。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2人一组):带有智慧教室软件的ipad、蚕蛾翅膀、材料袋1(2个凸透镜)、材料袋2(未组装的自制显微镜支架)、材料袋3(简易显微镜) 教师材料:两个凸透镜、一个自制显微镜、一个简易显微镜、手机、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欣赏油菜花的图片:油菜花田-一小片油菜花-一簇油菜花-一朵油菜花-油菜花粉:你发现了什么?借助了哪些工具? 2、引导学生回顾放大镜的知识,了解学生关于显微镜的前概念。 3、引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重走显微镜发明之路,看看人类是怎么一步步将物体放得更大的。 (设计意图:几张油菜花的图片,范围从大到小,细节看得越来越清晰,观察工具由肉眼到放大镜再到显微镜,这就是我们观察微小世界的过程,顺势引导学生重走显微镜发明之路;同时回顾放大镜的知识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并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显微镜的前概念。) 二、利用导学单,重走显微镜发明之路 1、ppt出示观察对象(蚕蛾的翅膀)和温馨提示: 1.活动前,认真阅读导学单,从导学单1开始,根据提示完成全部挑战; 2.两人一组合作,一个pad查看导学单,一个pad记录并发布在分组学习的讨论区,; 3. 每个人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