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403636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4-05-04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176281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海陆,PPT,26张,课件,变迁,教版
  • cover
(课件网) 地理GEOGRAPHY 地球的面貌 第四节海陆变迁 沧海桑田 陆地与海洋之间相互变化。原意是指海陆变迁。现在用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喜马拉雅鱼龙是一种大型的、外形类似于今天的鲨鱼或者海豚的大型鱼龙目动物,生活在大约2亿年前的晚三叠世,善于游泳,习性凶猛。因为它的化石发现于喜马拉雅山脉,所以被命名为喜马拉雅鱼龙。 1964年,中国登山队挑战珠穆朗玛峰的时候,登山队员在西藏定日县海拔4300米的苏热山南坡上意外地发现了喜马拉雅鱼龙的化石。 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深沪镇海湾,被发现于1986年。 在大约6700-7600年以前,深沪湾还只是一块拥有茂密森林的大陆地,但在7000年以前时,深沪湾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地震,这场地震带来的影响特别大,直接造成了这片大森林的低洼瑰凹地和糟地沉没于海底,形成了如今的一大片的泄湖的环境。而在2000年以后,深沪湾再次爆发了强古地震,这使得原本就沉底的古森林更加沉没于海底,这次则是更深的海底,也因此便形成了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海底古森林的全貌。 人类利用遥感技术,探测到南极冰层之下竟然有丰富的石油和煤炭。南极洲的煤炭储量大概是5000亿吨,堪称世界第一大煤田。 煤炭来自于古代植物的遗体,在地下埋藏亿万年后所形成的结果。这显然不是现如今的南极洲可以满足的条件。但在亿万年前的南极洲,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地质学家认为,大概在距今2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的陆地都连为一体,当时这块大陆被称为“盘古大陆”,后来才出现了大陆分离的现象。 大陆漂移假说 1620年,英国哲学家、政治家弗兰西斯·培根在观看地图时,突然注意到了南美洲东岸与非洲西岸在轮廓上的惊人对应关系,犹如先前就是一体一般。他提出了西半球曾经与欧洲和非洲连接的可能性。 1668年法国R.P.F.普拉赛认为在大洪水以前﹐美洲与地球的其他部分不是分开的。 18世纪布封根据大西洋两岸生物的亲缘关系,认为两岸的大陆原来是拼合在一起的;19世纪佩利格里尼、考斯渥则、南森、贝汉诺夫、洪堡和修斯都提出过大陆漂移、地壳大规模水平运动的想法。直到19世纪末﹐奥地利地质学家修斯(Eduard Suess,1831~1914)注意到南半球各大陆上的岩层非常一致,因而将它们拟合成一个单一大陆,称之为“冈瓦纳古陆”。 魏格纳 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住院期间在凝视一幅世界地图时无意间发现,大西洋西岸、南美洲的巴西东北凸出来的地方,刚好能嵌进大西洋东岸非洲几内亚湾凹进去的地方。也就是说,如果把欧洲和非洲大陆的西海岸与南、北美洲大陆东海岸拼在一起,就能拼成一个基本吻合的整体。 证据1—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证据2—古生物化石的相似性 证据3———生物演化的相似性 魏格纳于1912年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并在1915年出版的《陆海的起源》一书中加以完善和发展。 为什么会漂移? 魏格纳在大陆漂移假说中曾试着解释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地球自转会造成两种分力———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 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原本像船一样漂浮的泛大陆破裂,并与底下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分离,分别向西﹑向赤道做大规模水平漂移。但是,地球自转造成的这两种力实在太微弱了,根本无法驱动大陆在洋壳上滑动,所以大家并不认同他的解释。 大陆漂移的驱动力可能来自地壳之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科学家发现了更多的相关证据:海洋探测证实,海底岩层相对于陆地更加薄而且更加年轻;对海底某些地震震源带的综合研究,显示出板块在海底的一些大型断裂带发生俯冲;在对大西洋的勘探中,科学家使用声呐数据最终确认,大西洋中部有一条海底山脉———大西洋中脊;美国“深海钻探计划”取到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