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403749

22.文言文二则 课件+教案(共46张PPT)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447814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文言文,二则,课件,教案,46张,PPT
    (课件网)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第22课 新课导入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叙事简洁、余味悠长的文言文。 通过学习与中国古代艺术家有关的故事,体会艺术之美。 语文要素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学生能凭借注释、资料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 背诵积累。(重点)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难点) 学习目标 (点击图片播放音乐) 伯牙鼓琴 第1课时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初读课文 按要求自读课文: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初读课文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书写指导 zāi wēi xián 弦 哉 巍 (点击图片播放古文范读)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朗读感知 “乎”字是语气词,在朗读语气词时适当延长后再停顿,一咏三叹, 颇有韵律美。 查工具书,如《古汉语词典》。 借助注释来理解。 可以多读,联系上下文理解。 结合插图理解。 小组讨论,问同学。 要读懂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交流思考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好、妙。 刚刚。 方 善 品读课文 值得。 足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品读课文 文中的“巍巍”“汤汤”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 叠词的运用使诗文既呈现出一种音韵之美、富有节奏感,又使人物的感情得以酣畅淋漓的表达。这些词不仅让我们有了形象感,而且还让我们对锺子期的内心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伯牙鼓琴志在_____,锺子期曰:_____ 小组内合 作,用自己的话 讲讲这个故事。 结合资料,谈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和同学交流感受。(课后练习第二题) 带着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熟读课文。 同桌互背。 朗读感知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拓展感悟 据记载,伯牙子期在一个中秋之夜的雨后因琴声偶遇,因音乐而相知,他们彻夜长谈,不觉东方发白。伯牙子期洒泪而别,他们相约第二年八月十六日再相见。春去秋来,当伯牙满怀期待的赶来与子期相见时,万万没有想到,面对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 ·感受伯牙子期的雨夜相见 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既是弹琴高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再看“破琴绝弦”的行为,有什么想对伯牙说的吗? ·感受伯牙的内心之痛 拓展感悟 兴许你还会遇到像子期这样的知音呢! 精美绝伦的瑶琴,你砸掉不可惜吗? 如此高的技艺不再弹,不感到遗憾吗? 拓展感悟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日积月累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欧阳修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曹雪芹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孟浩然 酒逢知己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