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40507

高一语文全案(课件、教案、学案及练习):3.8《邂逅霍金》(沪教版必修1)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11134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教版,邂逅霍金,高一,语文,练习
    《邂逅霍金》学案 [年 级]高一年级。 [课 时]一教时。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领会“霍金”这一独特形象的魅力所在。 2. 认识本文蕴含的哲理———科技的发达时代的进步表现在对人的关怀尊重上。 [教学难点] 文本中所深含的哲理性思考。 [教学突破口] 本课选择 “邂逅”后,作者一连串的感受作为教学突破口。其理由有二: 1. 作者的感受虽然产生于一瞬间,但“感受”是有发展的、是有梯度变化的。从“呆滞”→“震撼” →“感染”到产生思考,是一个逐层推进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展开。 2. 任何一篇作品,都是在传达作者自己的感受。从作者的感受入手,进而去剖析、理解作品,文本才能起到作用。学生也才能进入文本中生发出“感悟”。 [教学过程] 一、预习过程: 1. 学生搜集有关材料,了解霍金是怎样的一位科学家。 2. 学生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通过选择,确立课堂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 提供有关材料:①《霍金传》;②《解读霍金的宇宙》(《文汇报》2002。8.19)等等。 二、展开过程: 本环节着重解决的问题是:霍金给作者的感受是如何从形象的“震惊”到心灵的“震撼”的。从以下步骤展开。 1. 介绍霍金的生平,突出霍金从健康的人到因病残疾后,在科学事业是做出的不断努力;并通俗地介绍霍金关于宇宙多维空间的观点。(由学生自主完成) 2. 提问①: △文中用了不少笔墨刻画霍金“弱小的身躯”及“目光”。作者这样刻画的意图是什么 ?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3. 提问②: △作者说“我却呆滞了。文中的“呆滞”包含了作者哪些“感情”,你是怎样理解这个问题的?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4. 提问③: △作者写到,“我想走上前……但我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从全文来看,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5. 提问④: △作者说霍金是不幸的,又说霍金是幸运的。对“不幸”不难理解;但“幸运”的含义就较为丰富了,你认为这其中有几层意思?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三、深化过程: 本环节主要通过朗读、主旨的探研、拓展阅读等教学手段,加深对文本内含的理解,使学生获得自己的“感悟”。 1. 朗读课文第⒀、⒁自然段再次感悟朴素语言中蕴含的哲理。 (范读、齐读,师生共同参与) 2. 理解作者“更愿世界上其他‘霍金’能够像他那样幸运”这句话中所要表现铁思考。 (学生个体思考,全班交流) 3. 拓展。联系《跨越百年的美丽》思考,霍金是科学家,居里夫人也是科学家,两篇散文在表达作者的感受时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又是什么? (学生个体思考,全班交流) 四、总结过程: 1. 学生小结。 (反馈教学情况) 2. 教师总结。 (纠正、弥补教学中的不足)(课件网) 邂逅霍金 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1962年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加雷氏症。他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科学伟人之一,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 他因患卢加雷氏症,二十几岁起就被禁锢在轮椅上,不能写字,甚至口齿不清,但他却身残志坚,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被誉为“继爱因斯坦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充满敬意 震 撼 感 慨 未见之前: 邂逅之时: 回味之后: 精神、业绩 形体和目光 剑桥人对他的态度 不幸、幸运 为什么“我”对霍金“充满敬意”,却“什么也没做,只是目送着他静静地过去”? 因为对他的干扰是一种罪恶,而“目送他静静地过去”是最好的尊重,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 “霍金的轮椅渐渐消失了”,但作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