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408192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件(18张PPT)+素材

日期:2024-05-0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239362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4课,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课件
    (课件网) 古代罗马人把中国称为“丝国” 中国的丝绸在当时的欧洲是珍稀之物,穿丝绸服装成为高贵身份的象征。 中国的丝绸是怎么运送到那里的?运送丝绸的商路又是谁在什么时候开辟?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 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阳关 玉门关 一、张骞通西域 材料一:汉初西域有36国,后来匈奴征服乌孙、楼兰等小国,“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至匈奴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 ———《后汉书》 以下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些信息?? 西域社会状况:小国林立 被匈奴奴役 材料二:文景时期,继续与匈奴和亲,并厚予馈赠,但匈奴仍然不断侵犯边境,抢走人畜,毁坏庄稼。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汉初和匈奴关系:匈奴严重威胁着西汉边境 汉武帝时,汉与匈奴的冲突加剧。汉武帝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 汉朝通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当时没有人去过西域,传说西行之路上有寸草不生的漫漫黄沙,还有烈火熊熊的火焰山,日落后昆仑山上还有长着豹尾的食人怪兽。 ———译自《山海经》 中原人当时认知中的西域是怎样的? 荒凉、人烟罕至、危险、神秘 张骞 最后是谁应募出使?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7至69页第一段,自主学习,总结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和成果,完成表格。 张 骞 两 次 出 使 西 域 次数 时 间 目 的 成果 第一次 第二次 公元前138年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使汉朝了解西域的具体情况 前119年 访问西域各国 建立友好关系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一、张骞通西域 自主阅读: 为开辟丝绸之路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张骞历尽艰险远赴西域,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10余年,可谓是九死一生,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想象一下张骞在出使西域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他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困难:自然环境恶劣;食物匮乏;被匈奴俘虏。 精神:不怕困难,百折不挠,为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 启示:我们应学习张骞的这些精神,勇于开拓进取,未来报效祖国。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这幅图里有哪些人物: 汉武帝、大臣、张骞及其助手 知识补充:这幅壁画位于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北壁,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一幅关于张骞出使西域的绘画,其中传递的历史信息可以辅证汉武帝时期的汉与西域各国的交往。 汉武帝 张骞 想一想: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 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为“凿空”,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 材料研读: 《汉书 张骞传》:“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二、丝绸之路 材料一:我们的祖国统称中国是人人皆知的。但古希腊却给我们起了个优美的名字,称“赛里斯”,(Seres,拉丁语,意为丝绸之国) ———百度百科 材料说明当时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什么? 丝绸之国 素纱禅(dān)衣(汉) 通身重量仅49克 我国丝织业历史悠久,做工优美 读课本P69页,结合下图,说说丝绸之路的路线 长安 河西走廊 西域 中亚、西亚 欧洲 二、丝绸之路 请你说说下列哪些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 胡萝卜 铁 器 核 桃 丝 绸 汗血马 石 榴 葱 黄 瓜 苜 蓿 葡 萄 明察秋毫 西来 东去 凿井技术 造纸术 丝绸 铁器 漆器 石榴 苜蓿 核桃 葡萄 天马 佛教 乐舞 经济 文化 西域商队 长安商队 “不是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 作用: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经济 文化 文明友谊融于丝 材料二: 乐舞杂技、服饰......也随着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