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第五课 维新变法运动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要求变法,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史实的了解,认识到他们承担起救亡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任务是当时中国国情所决定的,树立个人奋斗与国家民族的振兴相统一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对戊戌变法过程的讲述,歌颂谭嗣同等维新人士为变法图强而英勇就义的大无畏精神,使学生认识,中国封建势力顽固派的抵抗是本次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的内容,培养学生分析19世纪末中国的国情,认识救亡图存是当时最紧要的任务。而学习戊戌变法的历史,又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性与具体进程中的曲折性。通过对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资产阶级维新知识分子变法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他们是由士大夫转化来的新型近代知识分子,既具有进步性又具有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性,从中学会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学习百日维新及其历史意义与教训时,注重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知识目标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争夺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分车上书;康、梁的维新思想及其传播;维新派同顽固势力的论战;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重点 1、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2、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3、对戊戌变法运动的评价 难点 1、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2、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3、对戊戌变法运动的评价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二新授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帝国主义列强更加认为中国是一块可以任其宰割的肥肉。(一)瓜分狂潮展示时局图北极熊,代表俄国,将整个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它的势力范围;虎,代表英国,吞食我最富庶的长江流域作为势力范围;德国,象一条七寸毒蛇一样把我国的山东紧紧缠住狂奔乱跳的大青蛙,代表法国,一举伸向我两广、云南小太阳、日本,气焰嚣张,又把我国的福建作为它的势力范围。图的东南部还有一只秃鹰正向中国飞来,它代表美国,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迟到者”,但它不会吃其它帝国主义国家残羹剩饭就善罢甘休,而是另有企图和阴谋的……。(二)维新运动兴起公车上书———1895年(1)背景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亡国灭种的危机之中,清朝政治制度的腐朽已经到了不可不变的地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渐觉醒,要求改变现状的呼声越来越高。(提问)他们是谁呢?———康有为和梁启超1895年恰好是举办三年一次的会试,康有为、梁启超一起到北京赴考,共同领导了这场轰动全国的上书请愿活动,过去“公车”是举人的代称,康有为等人是举人,所以历史上称这次事件为“公车上书”。(2)过程及影响维新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 “公车上书”打破了清朝建朝二百多年以来的先例。冲破了当时舆论沉闷的局面,特别是在封建知识分子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公车上书”之后,维新派在各地创办起了学会、报刊,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展开。请大家一起来看这张活动表。表里把我们刚刚讲的维新派的活动分成以下的几大类,方便大家记忆,(分别解释)。著书讲学上书皇帝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组织强学会(政治团体)维新变法活动 《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时务报》--南创办报刊《国闻报》———北展开斗争(三)百日维新提问: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什么?———《定国是诏》注意这个“是”,是“是非”的“是”,而不是“事情”的“事”。“国是”是指国家的基本政策方针。颁布《定国是诏》,标志着变法的开始,也是“百日维新”的开始。提问:由于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