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413161

1.3 技术的性质 任务二 辨别技术的创新性、复杂性与专利性 教案

日期:2025-05-15 科目:通用技术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8次 大小:283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技术,性质,任务,辨别,创新性,复杂性
  • cover
第一章 走进世界 1.3.2 技术的性质之辨别技术的创新性、复杂性与专利性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根据不同案例分析其中蕴含的技术的性质; 2、学生能说出技术的六点基础性质,并通过技术的性质描述技术; 3、能掌握一些技术创新的基础原则; 4、能理解技术的复杂性及复杂性产生的原因; 5、理解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办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手机发展史这一案例分析,形成学生分析技术的性质和解决技术问题的基本思路; 2、通过对技术复杂性的分析,养成辩证、客观看待问题的思维模式; 3、通过对知识产权及专利制度的了解与应用,学会保护知识产权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观,理解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2、理解技术发展的复杂与困难,理解随着时间发展,看待相同技术的不同观点,形成正确的技术史观; 3、形成正确的技术专利观,增强法制观念,养成自觉抵制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习惯,树立专利保护意识。 (四)核心素养 1、感知生活中技术现象的普遍性和重要性,通过活动体验和案例分析理解技术的性质,形成积极的技术价值观。(技术意识) 2、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历,认识技术与人、自然、社会的关系,理解技术的历史发展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变化,形成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使用技术的责任意识。 3、从技术的功用性、可靠性、创新性和文化性以及专利保护等角度对作品(产品)设计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整体评价,并形成初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工程思维) 二、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第一学期期中阶段的学生,此时学生有了先导课的基础,已经初步了解了技术是什么,已经感悟了技术的价值,且根据上一节课内容初步了解了技术的创新性、复杂性与专利性。本节课要以上一节课为基础,是上一节课的延续。为了更贴合学生生活,本学期以学生生活中使用的自行车为核心基础开展本学期的研究。同样在本节课,以自行车的发展史为本学期的核心案例,从上节课讲述的目的性、实践性与综合性,对本节课进行延伸,并对学生的设计按照雷达图进行分析,让学生更深度地体会技术的性质,并通过这些性质,思考如何通过这六个性质,对技术进行选择和评价。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探讨的是技术的性质是技术在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呈现的基本特性,包括技术的目的性、技术的实践性、技术的综合性、技术的创新性、技术的复杂性与技术的专利性。其中“技术的复杂性”是本次新教材与旧教材的“技术的两面性”概念的一个修改。技术的性质有很多,除了教材中呈现的六个性质外,还有技术的多样性、普及性、依赖性等。学生理解技术的这些性质,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技术观,并可以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技术。且在未来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技术的探究与评价模式。 本节课教学重点: 1. 能辨别技术的目的性、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复杂性与专利性; 2. 能根据技术的性质对技术进行初步的评估。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观。 四、教学策略 采用情景建设法、讲授法、讨论法进行基于情境陶冶教学策略的学习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教学用具和课件,打开多媒体电脑等。 学生准备:结合课本提前预习。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旧知 先带大家回顾上节课所讲的技术的前三项性质,思考本门课程的目的,播放PPT。 师:我们上节课讲到了技术的目的性、实践性与综合性,那么技术还有哪些属性呢? 首先,先要思考下本科目的目的,我们这门科目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了解两件事情,第一,技术是什么?第二,技术能做什么? 从之前的课程开始引入,便于大家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并加强学生对本科目的认知。 建立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