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41462

《荷塘月色》同步课件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21711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荷塘月色,同步,课件
  • cover
(课件网)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莲,花之君子者也。 朱自清 明确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文眼。 审美阅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学会运用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 理解文中动词叠音词运用的特点。 掌握写景散文情景交融的写作技法。 探究本文中作者的思想内涵。 结 识 作 家 美 读 体 验 全 文 概 括 重 点 研 读 探 究 升 华 课 堂 结 构 设 计 总 结 巩 固 第 二 课 时 第 一 课 时 第 一 教 时 朱自清(1898—1948年),江苏扬州 人,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坚强的民主战士。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 ,号秋实,“取春华秋实” 之意。1917年上北大,1920年哲学系毕业。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 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字“佩弦”。“佩弦”出自《韩非子·观行》:“董安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意为弓弦常紧张,性缓者佩之以自警。1925年应聘到清华园执教。长期担任文学系主任。 1948年病逝于北平。朱自清的历史,证明他人如其名,做到了“ 自清”,他正直、爱国,参加了“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毛 泽东同志曾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说:“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1924年出版诗集《踪迹》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轰动文坛,成为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一生著作20多种,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 《春》 《绿》等 结识作家 一边赏读一边思考 文章主体部分(集中描写荷塘月色)是哪几段?描绘了几幅什么图景? 揣摩这些图景中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朗读欣赏 审美想象 尽情体验 月色下的荷塘 荷塘上的月色 塘边杨柳月影 荷塘月色图 另 有 一 番 样 子 清水芙蓉图 光影素淡图 蝉唱蛙鼓图 文章主体部分描绘了哪几幅图景? 重 点 赏 析 赏 析 思 路 第四段作者写月光下的荷塘,按什么顺序?是从哪些方面写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第五段作者是怎样描绘荷塘上的月色的?哪些动词用得好? 第六段,作者按什么顺序写荷塘四周景色的?写作时用了什么写法来突出景色特点? 月光下的荷塘 作者按照空间顺序,主要写了以下内容: 清水芙蓉图 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高高出水,舞女的裙 线上明珠,碧天星星 若有若无,渺茫歌声 闪电颤动,凝碧波痕 修辞:比喻— 博喻 拟人、通感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 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 渺茫的歌声似的 喜爱陶醉 荷塘上的月色 作者是怎样描绘月色的?哪些词语用的好? 光影素淡图 流水 青雾 牛乳 轻纱 静静地泻 薄薄地浮 洗叶和花 笼着的梦 动词: 泻、浮、洗、笼、画 比喻 描 绘 月 光 月 影 黑影: 倩影: 参差、斑驳 弯弯、稀疏 特点:动静结合,素淡朦胧 特点: 参差斑驳、协调和谐 通感: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树: 远山: 小路灯: 蝉声蛙声: 一团烟雾 隐隐约约 没精打采 热热闹闹 我 什么也没有 蝉唱蛙鼓图 写作顺序 由近及远 由静到动 写作方法 以动衬静 绵绵愁绪 塘 边 杨 柳 月 影 ———通 感 解 析 定义: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给人的感受时,依据生活的逻辑,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沟通起来,凭借各种感觉的相通,互相映照,互相补充,从而具体表达感受,以增强语言艺术感染力的修辞方法。 类型: 形容类通感(例1、2)比喻类通感(例3、4) 例如: 1、水瘦山寒。 2、红杏枝头春意闹。 3、突然是绿茸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