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单元 第三课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区分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口述资料,了解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和口述资料的作用; (2)领会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不同价值,了解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3)掌握发现历史认识社会的方法,学会利用各种资料辨别信息的价值; (4)了解历史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明白历史记载的困难和重要性,从而关注历史,关注现实生活,珍惜现实生活。 ●教学难点分析 如何运用实物资料和口述资料,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体验探究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叙述】区域在不断地变化,身边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人类社会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人类的过去就是人类的历史,要想了解人类自己,首先要从了解人类的过去入手。可见过去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过去的事情是一去不复返的,那么后人是怎样探寻历史发展的踪迹的呢?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第四课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口述资料 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新课教学) (文献资料) 【提问】我们知道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过去的事情是不能重演的,既然如此,我们是怎样了解过去、了解历史的呢? 学生发言。 【总结】对,人们就是通过存留下来的或考古发掘出来的各种资料来努力重现历史。这些资料是我们发现历史、了解过去的重要依据。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哪些资料来了解历史呢?也就是说人类的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呢? 【叙述】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鸿门宴。 请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讲述“鸿门宴”的故事。 【提问】我们是怎样了解鸿门宴的故事的呢?(通过司马迁《史记》上的记载。) 【总结】可见,历史虽然不能重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文献资料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 【板书】文献资料 【提问】什么叫文献资料? 学生发言。 【总结】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文献不但包括现代图书馆的全部馆藏,也包括档案馆、博物馆、声像馆、及情报中心所收藏的全部馆藏。文献资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 【叙述】但最早的文献资料还不是书籍。 【展示】甲骨文的资料图片。 【提问】他们为什么把字刻写在龟甲、兽骨上? 【总结】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是由一些被称作“史”的官,将一些重要的事件的时间、结果等刻写在龟甲、兽骨上,并加以保存,这就是中国相当古老的文献记载。这些记载使后人能够了解到商代的社会生活。 【叙述】除了甲骨文之外,考古学家还陆续发现了战国、秦朝、汉朝和三国时期的大量竹木简。这些竹木简上的文字,使人们对当时的历史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总结】可见,这些写在竹简上的文字也属于文献资料。 【展示】居延汉简图片。 【叙述】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字在不断的变化,书写材料也不断的发生变化,书写材料由龟甲兽骨变为竹简、木牍,进而,进步到纸张。人们将文字书写在某种材料上,制成书。因此书籍就成为人们了解过去的重要资料。 【提问】当时的历史是由什么人来记载的呢?(当时的历史是由史官和少数文人学者撰写的。) 然后,请学生阅读第124页阅读卡:秉笔直书的史官) 【提问】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国古代历史的主要记述者是史官,史官的基本素养有德、才、学、识等,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秉笔直书的史德。正因为有很多这样的史官,才能使人们看到相对客观的文字资料,我们才有可能通过文献去研究久远的过去。) 【总结】随着科技的进步,书籍也在不断变化之中,现在出现了不用纸张的电子书籍。而且,撰写历史的人也不仅仅局限在史官或者文人身上,普通人也可以书写历史。比如说写自传,实际上就是写个人的历史;有些人对自己的家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