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421722

4.3 海——气相互作用 学案

日期:2024-05-0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5次 大小:23244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相互作用,学案
  • cover
水的运动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运用图表,说出海一气之间水分和热量交换过程,分析海一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2.运用图表,说出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命名地点和主要发生时间。 3.运用图表,说出拉尼娜现象及其命名地点和主要发生时间。 4.结合景观图等资料,解释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5.结合景观图等资料,解释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目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前提: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其中海洋与大气的水热交换对气候乃至自然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 ①海洋与大气的水分交换 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因此,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 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就越大。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较丰沛,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 ②海洋与大气的热量交换 (海—气间在进行水分交换的同时,也实现了热量的交换) 海洋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 潜热:是指海水蒸发吸收的热量或水汽凝结释放的热量。 长波辐射:海水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增温的海水通过传导、对流等方式加热近海面大气,通过长波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 (海洋→大气输热主要途径)海水蒸发(潜热输送) (大气→海洋输热主要途径) 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驱使表层海水运动。 ③影响 海—气相互作用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归纳总结:影响海—气交换的主要因素 水热交换活跃区:低纬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 第二目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沃克环流) 前提:通过海———气相互作用,海洋和大气成为一个整体。如果表层海水温度发生异常,大气环流也会异常,甚至出现极端的天气事件。 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大气较稳定气流下沉,西部海水温度较高,气流上升。西岸:气温高、降水多;东岸:气温低、降水少。 (1)厄尔尼诺现象 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厄尔尼诺现象。 (每隔几年,东南信风突然减弱,变为弱东风,甚至会转为西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的冷海水上涌现象消失,赤道逆流增强,温暖的海水被输送到东太平洋,南美洲西岸的寒流被暖流取代,从而形成厄尔尼诺现象。) (2)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①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东、西部海面的温度差异减小。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如秘鲁和智利沿海,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同时,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气候由湿润多雨转变为干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 对我国的影响: ①夏季风较弱,锋面雨带偏南。北方大部分干旱少雨,南方多雨。 ②东北夏季易受低温冻害影响,粮食减产。 ③易出现暖冬。 ④台风减少。 ⑤次年,南方易发生洪涝,如1998年特大洪水。 (3)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 拉尼娜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同样会引起气候异常。 影响: 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旱灾加剧;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洪涝灾害。 拉尼娜现象对我国的影响: 出现南旱北涝,带来热夏冷冬,造成粮食歉收。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 图示 影响 洋流 温暖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减弱;赤道逆流增强 当太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