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426245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案)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424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4课,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教案
  • cover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记住西域地理范围,用表格的方式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概况(包括目的、出发时间、结果)。 2.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丝绸之路示意图”和“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3.了解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 4.能够正确认识张骞在中外民族交往中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培养学生全面认识、思考历史现象内在联系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的假设和材料、图片展示,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习张骞的报复、持之以恒,敢于冒险的精神,认识国家统一与中外交流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及资料图片,发给学生预习指导,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习。 四、教法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分组搜集有关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 活动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导入 学生分角色表演,汉朝时期某商人家庭会议人物父亲:现在生意不好做,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了,孩子们,你们有什么打算啊?大儿子:张骞通西域了,我想贩些丝绸卖到西方赚钱;二儿子:我想从成都收些丝绸,往南边卖;三儿子:我想从广东出发,弄些丝绸和其它物品出海去卖;父亲:你们都长大了,也该独自创业了,父亲也不阻拦你们,做些准备,你们就出发吧!提出问题:三兄弟一路上会有些什么经历呢? 学生认真观看课本剧并思考问题。 让学生对丝路的形成产生好奇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新课教学 张骞出使西域 1、汉初的西域 问题1:西域的含义是什么?西域是指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问题2:汉武帝为什么要攻打匈奴?问题3:张骞为什么要出使西域,去了几次,最终结果如何?问题4:张骞出使西域都经历了哪些地方?问题5: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问题6:我们学习张骞出使西域的什么精神?二、丝绸之路提问: (1)"丝绸之路"的的起点、终点分别在哪里?经过哪些地方?(2)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具体表现有哪些?(3) 丝绸之路对中国和世界有哪些影响 (4)“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终点分别在哪里?经过哪些地方?三、对西域的管理张骞通西域后,稀罕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和经营。问题:西汉为了便于管理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这一机构什么时候设立,管辖哪些地方?有什么意义?为了恢复中原和西域的交往、东汉政府恢复对西域的管辖。 1、班超出使西域 教师形象的讲述班超的故事。 2、甘英到达波斯弯 教师形象的讲述甘英的故事。 1.结合课本中的介绍,在地图上找到西域所在的地理位置。2.简单描述当时西域各国的情况。学生分组讨论,汉武帝之前和匈奴是如何相处的,后来又为何攻打匈奴?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答案: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是公元前138年为了联合大月氏夹攻匈奴,第二次是公元前119年,为了和西域各国友好往来。学生以地图为媒介,找出张骞出使西域的出发点,经历的地方。促进了汉朝和西域各国政治经济间的来往,东西方文化和物品不断沿着这条道路进行交流,这就是闪耀几千年的丝绸之路学生阅读资料,在地图上标注丝绸之路的路线,并讨论问题看书上“海上丝绸之路”,了解和认识“海上丝绸之路”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域都护府的相关信息并回答问题。 利用地图工具,让学生增强感知能力和读图能力利用地图工具,让学生增强感知能力和读图能力利用地图工具,让学生增强感知能力和读图能力通过讨论,认识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