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生产与生产资料所有制 探究活动落实素养 议题式探究 读·思·写 核心素养提示 议题:如何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情境一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都结合各自实际,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并在部分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积累了一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经验。但是,多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仍停留在股权多元化层面,难以真正做到国有、民营资本的优势互补,在促进各类资本融合发展方面创新不够、力度仍不够大。一些地方、部门和企业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通过股权多元化方式帮助国有企业“甩包袱”,民营企业在与国有企业合作时,在股权、企业决策权等问题上往往处于弱势,难以取得企业经营的主导权,影响了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积极性。 情境二 2020年9月29日,国资委召开视频会议,对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工作进行动员部署。会议强调,要突出抓好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重点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根据不同企业功能定位,合理设计和调整优化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国资委将进一步深化职能转变,把监管重点聚焦到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上来。 1.国有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是怎样的 2.结合材料,分析如何推进国有企业新一轮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政治认同: 通过把握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认同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依据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意义。认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制度自信。 科学精神: 正确看待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 法治意识: 依法保护各种经济形式的合法地位、依法保护各种财产所有权、保护各种知识产权。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 考点一 生产与消费 精梳细理———重基础 1.把握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关系 表现 阐释 结论 生产 决定 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强调“有没有”:没有生产出来的东西,人们也就无法消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深化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强调“变没变”:人们的消费方式是否发生变化,这是由生产决定的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强调“好不好”或“高不高”:人们的消费质量和水平是否提高也由生产决定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强调“想不想”或“要不要”:没有某种商品的大发展就没有人们对它的普遍需求 续 表 关系 表现 阐释 结论 消费 对生 产具 有反 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重视消费,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 消费调节生产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消费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疑点微拨生产与消费相互影响、相互决定,互为动力。 点拨生产与消费相互影响、互为动力,但不相互决定。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中,生产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消费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不能把二者等量齐观,不能认为二者可以相互决定,但二者相互影响是正确的。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但这二者也是有区别的。“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侧重强调的是生产,即生产是主动者,消费是被动者,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收入的增长、消费数量的扩大,提高了商品质量和降低了消费价格,促使人们的消费欲望和购买力增加。“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侧重强调的是消费,即消费是主动者,生产是被动者,消费拉动了经济增长、生产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2.区分社会再生产过程四个环节的地位 (1)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2)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