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439020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知识点2021--2022学年人教版初中生物 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49次 大小:1520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圈,知识点,2021--2022
  • cover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专题巩固 考点1 生物的共同特征 生物的共同特征 生物现象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植物:光合作用;动物:摄食,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民以食为天 2.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能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例:动物,植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鼾声阵阵(少数生物进行无氧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排出汗液,尿液,呼出气体等;植物凭借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葵花朵朵向太阳;含羞草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蜻蜓点水;种子萌发;鳄鱼产卵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遗传:相似性;变异:差异性。例:种瓜得瓜;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考点2 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照生活环境不同,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不同,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考点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 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 影响 生物现象 阳光 植物的光合作用;阳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决定作用,对动物的生活和分布也有影响 森林的垂直分布 鼠妇喜阴暗 春兰秋菊 温度 影响植物的分布;影响动物的形态和习性 南橘北枳 高纬度:针叶林,低纬度:阔叶林 水 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 雨露滋润何苗壮 空气 影响动植物的生活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生物因素 坐标图 生物现象 捕食关系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蛇捕食鼠 竞争关系 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 共生关系 根瘤菌 地衣(藻类与真菌共生) 寄生关系 寄生虫与宿主 合作关系 蚂蚁、蜜蜂的群居生活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适应方式 含义 生物 保护色 颜色与环境色彩相近,保护和隐藏自己,避免天敌发现 变色龙、雷鸟 警戒色 象征“危险”,颜色与环境区别,以警戒天敌不要靠近 毒蘑菇、胡蜂、毒蛇 拟态 形态与环境相似 竹节虫、枯叶蝶 其他方式 冬眠、仙人掌刺 蛇、仙人掌 4.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改变环境:如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增加空气湿度、蚯蚓改变土壤的肥力、大树下好乘凉等。 破坏环境: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考点3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⑴定义: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如: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块农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 ⑵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能够直接制造有机物 生物部分 消费者: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分解者:能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是否生态系统的判断:生物(必须含绿色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加环境。如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但一条河流的全部的生物就不能看成生态系统,因为缺少生活环境。 特例:菟丝子(寄生植物)是消费者,动物中的蚯蚓、秃鹫、蜣螂是分解者。 ⑶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⑷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物种 繁多 较多 繁多 较多 农作物为主 功能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 ”之称 调节气候, 防风固沙 维持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气候 净化水源,蓄洪抗旱,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