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453993

5.3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23张ppt)

日期:2024-12-19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13085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社会主义,发展,挫折,课件,2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3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新课讲解 本课小结 随堂即练 新课引入 学习目标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2. 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学习目标 这幅图片反映了什么信息? 新课引入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体制 军事实力、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为胜利付出巨大代价,百废待兴 战后 苏联 如何 发展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影响 ②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 新课讲解 苏联的发展与改进 赫鲁晓夫改革 政治 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评 平反冤假错案 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秘密报告 经济 农业: 扩大农民自主权 农产品收购制 垦荒和种植玉米 工业: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扩大地方权力。 尖端科技 1954年6月27日,苏联科学家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邮票)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已经制成由苏联发射成功 。 加加林在苏联“东方一号”宇宙飞船内 人造地球卫星 原子能发电站 载人宇宙飞船 1964年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体制未变,小修小补无济于事 赫鲁晓夫改革 收效甚微 失败 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①改革没有结合国情,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②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路线 ③改革并未根本上改变僵化的高度集中体制(根本原因) 掘墓(作用):赫鲁晓夫是第一个向斯大林模式提出挑战的苏联领导人,为了解决农业问题,他亲自狠抓农业,改变了旧体制下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些环节,为苏联的农业发展注入了一股活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有了很大提高,农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守墓(局限):但是,赫鲁晓夫的改革从整体上来说,只是在斯大林模式的范围内,对斯大林模式明显不适应的部分进行了改革,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叛逆者。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项目 年份 美国 苏联 洲际导弹 1968 1054 858 1978 1054 1400 潜射导弹 1968 656 121 1978 656 1015 战略轰炸机 1968 545 155 1978 432 135 核弹头 1968 4300 1300 1978 11000 4500 现役武装部队 1968 350 340 1978 210 440 坦克 1968 8500 32400 1978 10500 50000 战术飞机 1968 5100 4000 1978 4500 4600 水面战舰 1968 360 320 1978 172 240 苏联为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世界现代史》 在军事上成为与美国并列的超级大国 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 军备竞赛造成巨大压力,生活必需品长期短缺,社会矛盾加剧 苏联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 ①苏俄人民生活水平从1917年的欧洲第5, 1985年跌至世界第88。民用工业品技术非常落后,质量低劣。 ②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干部任命制、职务终身制使苏联形成了一个官僚精英集团……思想僵化,贪污受贿。人民群众对共产党不满的情绪日增。 ③俄国靠扩张起家,民族众多,且发展极不平衡。苏联都对少数民族实行同化的高压政策。斯大林时期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的政策。 ④ “二战”后出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以非理性方式进行军备竞赛,致使军费开支达到国民收入的四分之一,背上沉重的包袱。 政 治: 经 济: 民族关系: 对外关系: 政治生活僵化 发展速度下降 民族矛盾尖锐 关系紧张,急需缓和 旧体制的束缚 (1985-1991) 1、内容: A.1985—1988年,经济改革,实施“加速发展战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