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名称:复习与提高 二、学生情况与教材分析: 1、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表内乘除法,最基本的加、减、乘、除一步应用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几个几加减几个几。这些基础知识与生活经验对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本单元知识和拓展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表内乘除法的延续,渗透了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为后续学习做了铺垫。 本单元主要内容:①计算 ;②简单应用题;③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④正方体的展开图。 结构图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解答乘除法的应用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究不等式中形如“5<40”的式子,找到合适的解和最大的解。 (3)能将表外乘法题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来计算,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4)认识正方体的不同展开图,了解不是所有6个正方形的组图都能折成正方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掌握连乘、连除的运算顺序。 (6)通过“补充”和“减去”求差。 (1)在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观察、操作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类比,能够进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够说出推理的思路。 (2)获得对日常生活与周围环境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求解、检验的经历。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表示生活情景中的事物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1)将表外乘除法拆成两个表内乘除法题来完成,体会用已学知识来解决未知问题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 (3)从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使用不同的运算方法。在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中感受数学思考的智慧与美。 三、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1、掌握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用递等式的格式书写计算过程。 2、能够正确解答应用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认识正方体的不同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关键:理解掌握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 四、单元课时安排: 各小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课时数:7节 课时 课型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练习 1. 练习 登险峰 1.熟练计算表内乘除法。 2.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 3.复习正方形、长方形。 计算表内乘除法。 计算两步混合运算。 数图形。 2. 练习 植树 正确解答乘除法的应用题。 探究乘法不等式中形如“□×5﹤40”的题目,找到合适的解和最大的解。 1.解答乘除法应用题。 2.乘法不等式中填写合适的数与最大的数。 3. 练习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能将14×6这类表外乘法题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来完成。 将表外乘法题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并用递等式书写计算过程。 4. 新授 正方体的展开图 通过剪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 了解不是所有6个正方形的组合图都能折成正方体。 1.探究正方体的展开图。 2.从展开图来辨别是否能折成正方体。 5.6. 新授 连乘、连除 掌握连乘、连除的运算顺序。 1.计算连乘、连除式题。 2.解答连乘、连除应用题。 7. 练习 相差多少 会求两个数相差多少。 计算两个数相差多少。 解决实际相差问题。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第一单元练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计算。47% 1、直接写出得数。20% 5×8= 42÷7= 26÷6= 9×5+5= 54÷6= 100-28= 6×9= 6×4-6= 28÷7= 10×7= 80÷8= 50÷5+48= 39+38= 8×8= 42-20+12= 4×5+3×5= 0×9= 72÷9= 45-40÷5= 8×7-8×4= 2、计算。18℅ 2×3×8 4×2×5 56÷7÷4 = = = = = = 81÷9÷3 48÷6+9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