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458231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试卷

日期:2024-05-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197410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5课,至清,中叶,经济,文化,课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习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是某同学课堂笔记,根据笔记内容,他学习的主题是 A. 宋代的农业 B. 唐朝的金融 C. 元朝的外交 D. 明朝的经济 2.(英)安格斯 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提到:“1700-1820 年,中国的 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在世界的比例也从 22.3%增长到 32.9%”。其原因有() ①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出超②国土面积和人口基数庞大 ③资本主义因素发展迅速④明清时期农耕文明的惯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南宋时期,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然而,清代中期以来,广东的潮州府、惠州府、浙江的杭州府、湖州府等著名产粮区都变成了缺粮区,福建、苏南、徽州等地的粮食缺口更大。据此可以推知,清代中期以来这些地区 A. 社会经济出现急剧衰退 B. 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C. 赋税制度变革成效不大 D. 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4.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棉争粮田”和“桑争稻田”的现象,大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被转而种植经济作物。如,松江府、太仓州的耕地在总体上已形成了稻田和棉田各占一半的格局,部分县的棉田面积超过了稻田面积。这反映了当时( ) A. 手工业发展阻碍农业生产 B. 江南地区形成新的生产方式 C. 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 D.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粮食种植 5.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了尖锐的挑战,“工商皆本”学说被广泛地提出。出现思想转变的根源是 A. 封建土地兼并严重 B. 对外贸易发达 C. 社会经济结构变化 D. 社会性质变化 6.明朝中后期,不仅政治危机严重,同时也出现了思想危机,旧有的理学教条已不可能解决现实存在的社会危机。为“挽世道,救人心”,“辅君淑民”,一位思想家结合其一生的政治实践经验,建立起一整套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论体系。这位思想家是 A.陆九渊 B.王阳明 C.黄宗羲 D.王夫之 7.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红尘滚滚,奈何不了一往情深;人欲横流,唯简单笃定不乱一心。”这种对“人欲、人性”的揭示反映了 A.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发生重大转变 B.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C.民间思想借助文学作品广泛传播 D.中国文化内涵多样性 8.明清时期,土地利用得到深入发展。与水争田和与山争地,仍然是明清时期土地利用的主要途径。土地的深入利用还促进了桑基鱼塘的形成与发展。与此同时,甘薯、玉米、花生、马铃薯等新作物也传入我国。这表明 A.明清之际商业较繁荣 B.中外交流内容广泛 C.社会的人口压力加大 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9.许多明清小说比较成功地描摹了人生世情,其中有一部通过描写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谱写了一曲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小说。这部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10.自明朝中期起,中国在各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下列属于“新现象”的表现的是 A.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的兴起 B.新的农作物品种的引进与普遍种植 C.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解体 D.自由雇佣劳动现象在各部门普遍存在 二、选择题 11.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强调治学的目的是要寻求治理国家拯救社会的根本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 观点 徐光启 “如历法、算法、火攻水法之类,皆探两仪之奥,资兵农之用,为永世利” 黄宗羲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徐弘祖 “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顾炎武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12.阅读下列材料: 关于明清历史,学者著述颇多且各有侧重。如《明代特务政治》、《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明代官营手工业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