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460589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06-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657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语文
  • cover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积累“婆娑”“秀颀”“坦荡如砥”“潜滋暗长等易考词语。 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重点) 3.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运用。(难点) 4.体会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白杨树的照片,或者播放西北高原上白杨树的视频,让学生对白杨树有直观感性认识。解题,“礼”,意为崇敬,题目的意思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普通而又平常的白杨树,作者为什么要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它呢?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激情与豪气。   2.学习字词。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和预习情况,同桌或前后桌之间互相交流学习自己不会的生字词,让学生在朗读中积累字词,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学生普遍不会或者错误较多的字词进行点拨,如“潜滋暗长”的“潜”、“坦荡如砥”的“砥”、“恹恹欲睡”的 “恹”、“婆娑”、“秀颀”的“颀”的读音;结合文中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不折不挠”“妙手偶得”“主宰”“旁逸斜出”等词的含义,积累并能学以致用。   (1)学习生字新词。   (2)词语解释。   妙手偶得:语出陆游《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坦荡如砥: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砥,质地较细的磨刀石。   潜滋暗长:暗暗地生长。滋,生长。   恹恹:形容精神不振的样子。   旁逸斜出:指(树枝)从树下的旁边斜伸出来。   参天:高耸在天空中。   婆娑:枝叶扶疏的样子,形容姿态优美。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秀颀:美而高。颀,修长。   3.了解作者。   结合课下注释1,积累作者茅盾的相关文学常识。   4.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或者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勾画出作者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段,大声朗读,注意把握重音、停连、语气、节奏,并体会这些语句的表达效果。   (2)师生明确:课文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主要分布在第1、4、6、9等段。反复朗读直接抒情的段落,结合教师示范,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教师示范:作者开篇即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实在是”中的 “是”代表这是一个判断句,实在是副词,表示程度,要读出斩钉截铁的语气。句末的感叹号提示我们,这句话要读出直接赞美的语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朗读,教师做好引导,鼓励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设问:课文中直接抒情的段落有什么作用?反复咏叹,形成本文的抒情线索,与题目“白杨礼赞”相呼应。   (3)小组交流,合作研讨,用自己的话概括其他段落的主要内容。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白杨树进行礼赞的?师生明确:第2、3 段主要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突出白杨树的生活环境。第5段重点写白杨树的外形特点,字里行间突出作者的赞美之情。第7、8段写白杨树由形到神, 赋予它人的品格,揭示其象征意义。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长环境,二是外形特征, 三是精神品质。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分析可在下节课完成。这部分仍然以朗读为主,要鼓励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去发现和概括,不求完整准确的答案。   (4)引导学生齐读课文,加深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尤其是课文的第6—8段,为背诵作准备。 第二课时   1.检查字词。   教师可以通过听写、口头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也可以由学生同桌或小组之间进行互相抽测,包括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含义,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